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意识的象征,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以下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产生的详细解释:
一、背景与筹备
历史背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制定一面代表新中国的国旗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筹备过程: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国内各大报刊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
二、设计与征集
设计征集:经过一个月的征集,筹备委员会共收到应征图案3012幅(也有说法为2992幅)。
审核筛选: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图案共有38幅,并在此基础上最后敲定了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
三、确定与通过
最终确定:在备选图案中,“复字第32号”作品,即由上海市经济工作者、浙江瑞安人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脱颖而出。在讨论过程中,田汉建议去掉五星红旗中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张治中则向*直接推荐五星红旗并得到*的首肯。
正式通过:1949年9月28日,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四、国旗的样式与象征意义
样式: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革命。
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星用黄色是因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更有利于在红底上显出光明。
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五、国旗法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过程: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规范国旗的使用,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于1990年6月2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产生是一个经过广泛征集、认真讨论和慎重选择的过程。它不仅代表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还体现了国家的尊严和主权意识。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