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孟奇峰发布于:2024-11-10 12:21:11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加敬佩习近平总书记,他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16岁便能抵挡艰难困苦,磨炼坚强意志,那时他从首都北京来到穷乡僻壤的陕北,可想而知巨大的生活文化差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却扛了下来,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到底。读书使人强大,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知青的那七年虽然人在基层,但他仍然志存高远,胸怀远大理想。在陕北农村,他感恩于朴实的乡亲们对他的接纳和照顾,也震惊当地贫穷的现状。在当村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群众打坝、办沼气、办*店、办铁业社,帮群众解决很多实际困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了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就胸怀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使我最敬佩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在他知青生活结束后,有一段时间被调到赵家河搞社教工作,当他再一次重返乡村生活,他仍然干劲满满以身作则,带领群众修梯田,打土坝,植树造林,兴办夜校。他还针对当地妇女负担重、劳累多的实际情况,积极创办缝纫社,他组织专门人员做衣服,既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又解决了村里人日常的需求。 要说大学生的任务是什么?那学习应该是首当其冲,但是不能死读书,要学以致用,要把书本上的经验用到生活中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到梁家河带了一箱子书,他一有时间就读书,还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老百姓听。除了读自己带的书,他还经常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看。他读书范围很广泛,政治、历史、哲学、军事、文学等均有涉猎。由于知识面广、懂得多,老百姓都喜欢听他讲话,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广泛的阅读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知识积淀,也为他今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多多读书,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增强知识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勤学善思的良好氛围,再加以德育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品学兼优,全面发展。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我们的大学生们更应该发扬不怕苦累,积极向上, 脚踏实地的精神,用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