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是什么?
点赞 (1)
回复
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祭祀、自然崇拜说
先秦之前
重阳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在古代,人们对天象和自然现象有着神秘的崇拜,数字在古人的观念中也有特殊的意义。“九” 被视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当时人们在这一天可能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消灾避祸。
古代祭祀 “大火” 星的遗俗
古代季节的变化往往和星宿的运行有关。在季秋九月,“大火”(心宿二)退隐,《夏小正》记载:“九月内火。” 大火星的退隐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在古代,人们会在此时举行祭祀仪式,以欢送大火星。这一祭祀活动可能是重阳节的起源之一。
避灾驱邪说
东汉时期
重阳节的习俗在东汉时期初步形成。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有个名叫桓景的青年,决心访师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拜在一位仙人门下。仙人传授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桓景回到家乡,按照仙人的嘱咐,在九月九日这天,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此后,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就流传下来,成为躲避灾祸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