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农业学院】向你推荐《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杨淇智发布于:2024-10-21 20:57: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农村劳动力流动无疑是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发展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亿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 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加快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截至2017年底, 在中国139008万总人口中, 乡村常住人口为57661万人, 城镇化水平为58.5%;在77640万社会总就业人口中, 农民工为28652万人, 占36.9%,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总量的比例高达92.1%。过去四十年中, 农村非农转移的劳动力从800多万上升到28652万, 增加了近35倍。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程背后隐含着城乡关系、户籍制度、市场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关注度。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每个时期都有着政策与体制的烙印 (邓大松, 2008) 。改革开放前,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受政策制约的影响十分明显, 经过了几次大的波动。改革开放以后, 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国家开始允许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李厚刚, 2012) 。这个时期,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呈现出多样的特征, 兼业性明显且主要为短期流动 (程名望等, 2008) 。2000年以后, 为加强经济建设及化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 逐步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更加重视转移过程中的公平, 农村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自由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与保护。随着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开始在迁移时间、地域、行业等方面的选择更具有自主性。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