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在自然界中发现了某些动植物不仅可作为食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这是药膳的雏形。
先秦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提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强调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合理搭配,这是药膳理论的基础。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录了365种药物的性能,为后世药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饮食调养方法,进一步发展了中医理论。
药膳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药膳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专门论述,民间开始有治病食疗的功效。
唐代: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标志着食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问。
宋元时期:宋朝建立了相关机构进行药膳书籍的整理与编纂,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从营养观点出发,加强饮食卫生和营养调摄以预防疾病。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食疗药膳学进入更加全面发展的阶段,几乎所有关于本草的著作都注意到了本草与食疗学的关系,药膳的烹调和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代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膳的重视促进了其社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结合科研成果,使得药膳产品更加丰富多样。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