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的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大湛发布于:2018-04-09 18:06:50
袁嘉伟 1793431 张诚淳1793331 商元灏 1793332 何欣宇 1792230 张晟嘉 1793338 李平 1793228 周磊 1793136 小组长:金大湛 1793231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大湛发布于:2018-04-09 18:14:39
当时的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而中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中。而且当时的日本善于向别的民族学习,而当时的中国却妄自尊大,认定了自己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这就是当时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区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傢杰发布于:2018-04-09 18:15:33
回复 7F 詹傢杰 今天 明治维新将改革的主要方向放在了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开化方面,而洋务运动则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并未触及政治制度这一敏感问题,导致改革不彻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何欣宇发布于:2018-04-09 18:17:26
中国封建制度根基太深久,这种封建制度抑制了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也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而最后以失败而终,而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上全面改革,走向近代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商元灏发布于:2018-04-09 18:18:50
日本明治微信相较于中国的百日维新更为成功,成功的改变了日本当时弱后与西方的局面,而中国的百日维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封建格局,两者有共同之处,但中国的百日维新却因以*为首的顽固派反对而不得不提前放弃改革,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傢杰发布于:2018-04-09 18:19:06
明治维新也是直接由统治阶级发起的改革,进行的极为彻底,而洋务运动则是由洋务派发起的,总体上不如明治维新彻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大湛发布于:2018-04-09 18:19:32
加一个人 詹傢杰 1793334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嘉伟发布于:2018-04-09 18:20:55
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诚淳发布于:2018-04-09 18:24:21
戊戌变法是一次进步的改革运动,却获得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反的结果。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改革与反改革的力量对比、实现改革的手段和改革所处的国际环境三方面。关键词: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改革 100多年以前,当时的中日两国是同处东方的封建国家,虽然两国所进行的改革运动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些不同点,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之处才使得改革的结果不同,从而也使我们看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原因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要强大得多。中国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占绝对统治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中国资本主义虽然获得了初步发展,但仍微弱,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分散的小农业和城乡手工业。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封建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自古国力强,周围诸国都比较落后,故“天朝大国”、“地大物博”、“无求于人”的思想影响深远,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情绪十分强烈。所以,中国的封建势力特别顽固。这股顽固的封建势力,上有清政府的各级官僚,下有广大的地主、绅士、僧尼道士和满族旗民,并以*为总头目、总代表。 19世纪60年代之后,中国最高统治权实际上一直由顽固派头子西太后所掌握,光绪即位后,始终是个傀儡而已,一切禀命而行,甚至连人身自由也没有。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为帝党和后党后,后党的人占据了各军政要害部门,帝党根本不掌握实权,光绪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正是顽固派与洋务派这个阶层,成为变法维新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变法过程中,上有**权术,下有各级官僚破坏阻挠,以致光绪所颁发的一系列变法诏书,都成为一纸空文。戊戌变法的先驱者们,本就没有足够强大的本阶级的阶级力量为后盾,又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小圈子里面,不愿接触广大群众。他们害怕人民,害怕革命,深怕从此引起人民革命,把防止革命作为变法的推动力。正是由于戊戌变法缺乏社会基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一旦顽固派卷土重来,发动政变,他们就势单力孤,而不得不束手就擒。日本明治维新时的政局则不同于中国,封建制度危机日深,封建营垒急剧分化。生活状况不断下降的中下级武士,特别是下级武士当中有些人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各种自由职业;有的下级武士冲破了禁止“囤积经商”的封建法制和“门第”束缚,或收商人为养子,或入嗣商人为养子,从而同商业高利贷阶层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 19世纪初,江户二百个商家继承人中有48人出身武土。另有相当数量的下层武士,或通过包税、放高利贷、兼并土地和开垦新田等手段,成了新地主;或因为出身于富裕农民,在经济利益上与新地主、资产阶级有密切联系,从而同他们保持着深厚的关系。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动,武士阶层不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集团了,他们从不同社会利益出发,不满于掌权的上层封建集团的昏庸无能,要求实行改革。到19世纪初,武士中的少数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兰学”(因主要是从荷兰人及其著作中学习西方)的热潮,他们崇尚西方文化,承认其优越性,鼓吹维新。日本*的时期本就比较长,虽到16世纪末初步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德川幕府下设置的二百多个藩,仍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中社会生产力较发达的西南诸蕃,曾于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先后进行多次藩政改革,改革的结果,不仅使藩国的实力加强,而且使藩下级武士在藩政中的发言权也得以扩大。到50年代末,以外交内政两大问题(将军继承问题和条约批准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大*,形成江户幕府和京都朝廷两大政治分野和两大政治中心。下级武士和西南诸藩以及一批宫廷贵族背离了幕府,而同资产阶级结成倒幕联盟,在16岁的明治天皇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倒幕派武士。而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本已摇摇欲坠,开始分崩离析;1867年12月发生“王政复古”的政变,德川幕府的势力更进一步削弱。二、中国的戊戌变法并不是通过武力夺取政权,来为自己创造前提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加之这些改良主义的先驱们大多是刚从地主阶级中转化过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经过一个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过程,跳不出封建主义框框。这种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思想上的不彻底性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动摇,使得他们缺乏彻底反封建的勇气,不敢也不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政权,幻想在旧政权的基础上,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用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因此,戊戌变法成了上层少数人的活动,并没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没有农民起义的配合,又没军队,没有也不可能对西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发动武力讨伐,因此在顽固派进攻面前束手无策。最后竟派谭嗣同去劝袁世凯,企图依靠袁的三千军队一举粉碎西太后的政变,保住光绪帝的地位和变法运动的成果,这不能不说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铤而走险。当袁告密后,西太后提前发动政变,帝党和改良派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简直不堪一击。而日本倒幕派则不同,他们利用人民力量,通过国内战争,以武力推翻德川幕府的反动统治,建立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政权,为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1867年12月,“王政复古”政变后,在江户的德川幕府不甘心失败,自认为手中还有实力,决定来一次武力反夺权,1868年1月,日本近代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内战打响,史称“戊辰战争”。虽然双方兵力悬殊,但是,因为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幕府军队一败涂地,新政府军节节胜利。戊辰战争的这种结局是由人心向背所决定的。在戊辰战争中,新政府军之所以能够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以弱胜强,彻底打垮当时还拥有强大武力和财力的德川幕府,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渴望摆脱殖民压迫和推翻封建卖国幕府统治的广大人民的支持。戊辰战争,在日本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戊辰战争的胜利,就没有倒幕维新运动的成功,近代独立自主的日本的诞生也就无从谈起,德川的日本就会变成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的翻版。三、中国戊戌变法时的国际环境,要比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处的国际环境险恶得多。中日甲午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蜂拥而至,各自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局发生任何变动都会触发帝国主义的神经。资产阶级改良派曾幻想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来推行变法,但根本行不通。因为,当英美日等国认真分析了帝、后两党的力量,看清了改良派必然要失败的结局之后,就决定不给改良派以什么实际帮助。而日本则利用了当时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主要是:当时美国正忙于南北战争,英、法正忙于侵略中国,都顾不上日本。西方国家对日政策上步调不一致,尤其是英国害怕引起日本人民的革命,危及它的整个殖民利益。加之,英国在同沙俄的角逐中,日益重视日本的战略地位,其对日政策逐渐转为支持倒幕派推翻幕府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将日本纳入它在远东的战略体系。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反封建反殖民压迫的斗争方兴未艾,牵制住了西方殖民势力对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日本与中国等殖民地相权衡,在他们眼里,国小人少、资源不丰富的日本毕竟还算不上一块肥肉。以上就是为什么60年代后期,日本倒幕维新运动在当时半殖民地危机的乌云笼罩日本列岛的险恶形势下,能够比较顺利开展并获得胜利的外因之一。由上述几个不同点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都是历史的必然。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性根本原因,我认为,不是光绪帝的无能,也不是*的阴险毒辣和袁世凯的告密。如果把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因素,就意味着说变法的失败就是偶然性的巧合,没有规律可寻。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不在于运动的道路——改良主义道路绝对行不通。戊戌变法虽不主张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清王朝政权,但它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和经济的改良,发展资本主义,最后变封建社会为资本主义社会,这在当时没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下,是进步的。因此,19世纪戊戌变法的失败,说它是必然的,这根本原因,应当从当时经济基础与阶级力量对比等方面,来加以说明。戊戌变法运动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代表所发动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它既没有足够强大的本阶级力量作为后盾,又敌视人民,脱离人民,这才是维新运动必然要失败的根本原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晟嘉发布于:2018-04-09 18:28:09
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这两个运动 , 在两 国的经济发展上 , 基础和历程有若干近似之处 , 但结局完全不同 , 一个是基本上成功了 , 一个是完 全失败了 , 随之决定了两国人民近百年的不同命运。分析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不 仅能加深对这两次改革的理解,而且对当前提供重要启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诚淳发布于:2018-04-09 18:44:16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8:48:31

我觉得,许多人觉得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日本和中国不同。日本和中世纪西方差不多,几乎是真正的封建制国家,将军,大名,诸侯割据一方,天皇有名无实。中国不叫封建制度,应该叫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国家,自我改造的能力是很弱的,阻力是很大的。另外,明治维新,王政复古,德川幕府被迫交出大权,天皇掌权。说白了,明治维新,天皇是要别人的命。中国是中央集权,搞西化,搞改革,是要革掉自己的权力,革掉自己的命,当然难上加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诚淳发布于:2018-04-09 18:49:42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傢杰发布于:2018-04-09 18:51:58
两国当时国情也不同,中国当时还处于农业社会,而日本已经入了工业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傢杰发布于:2018-04-09 18:52:54
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有武士阶级的支持,而洋务运动缺乏来自统治阶级强有力的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傢杰发布于:2018-04-09 18:55:34
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待西方事务的接受度要远高于洋务运动中中国的接受程度,中国甚至以破坏风水为由拆毁铁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詹傢杰发布于:2018-04-09 18:56:31
最终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了发展与扩张的道路,而洋务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翊琪发布于:2018-04-09 18:58:36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反封建,但是,戊戌变法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就日本来说,按照文明的生态史观,日本西欧都属于第一地区序列,远离暴力之源但是又靠近原生文明的中心,便于学习。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和积累后,日本较为容易接受西方思想。中国则是天朝上国当的太久了,船大经风浪但是掉头未免艰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大湛发布于:2018-04-09 19:02:32
再加一个 严翊琪 1793139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诚淳发布于:2018-04-09 19:03:52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诚淳发布于:2018-04-09 19:05:49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9:06:02

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西化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则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9:06:44

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纲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明治维新则是以“脱亚入欧”为指导思想,要全面破除封建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9:07:57

洋务运动的目的只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已经腐朽的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运动,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巩固新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产阶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9:08:48

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在真正实行时处处受到制约,*掌握朝廷实权,为了平衡权利,

一手扶植顽固派,另一方面又重用支持洋务派,洋务运动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领导集团没有占据政治和兵权的主动,洋务派力量弱小;明治维新领导则是下级武士,他们原本属于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但却得不到很好的任用,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成为反封建营垒的重要成员并且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正是在这一势力的领导下,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掌权,大刀阔斧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9:09:38

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明治维新则则使日本走向了强国之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其以后对外侵略扩张打下了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磊发布于:2018-04-09 19:11:24

洋务运动中国在发展近代业时主要采用了官督商办的方 式,近代企业受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生产力得不  到发展,还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明治维新时的近代企 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争夺中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效,获得了自主权 。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大湛发布于:2018-04-09 19:35:57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也大大伤害了中西文化的互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兆易发布于:2018-04-09 20:14:19

1.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分别拥有一些有利于激发工业革命的因素,却无法实现内生的工业革命?
2. 中国和日本在20世纪是少数成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这一成功与两个国家在18、19世纪看上去更接近工业革命是否存在联系?

客观的说,中国在被卷入西方文明的体系后,表现的算是不错——惨是惨,但比之全国沦为殖民地的印度呢?比之四分五裂的奥斯曼土耳其呢?比之一度灭国的波兰呢?好像还可以吧?但为什么回忆起那段历史,中国人总觉得憋屈呢?这事得看和谁比——和那些国家比,中国挺好的,和日本比就完了。

 

和日本比,有点儿苛刻。因为日本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德国也崛起了,但毕竟他深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遗泽;俄罗斯也崛起了,但毕竟他离欧洲中心很近;美国也崛起了,但毕竟他站在英国巨人的肩膀上——日本呢?这样一个位置偏远、没钱没人、资源匮乏的国家,用短短50年成为了世界一流强国,这样的事,不敢说后无来者,却也前无古人了。

 

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刺醒,是1840年,日本被“黑船”打开国门,是1853年。就两者开始全面接触西方文明的时间来看,中国比日本还早一些。但为什么两国的近代史道路迥异,以至于到了今天,中国也只是靠规模带来的综合国力才略胜日本而已,若探究社会发展程度,仍是远远不如呢?

 

单个的人也许存在强弱,但民族不存在优劣——3000年前被犹太人描绘为天堂的伊甸园,如今是伊拉克腹地荒凉的沙漠;2000年前被罗马人严重鄙视的日尔曼蛮族,如今是工业4.0的技术先锋。日本人不比中国人优秀,中国人也不比日本人强大,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日两国近代的差距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大湛发布于:2018-04-09 20:14:59
加一个 张兆易 179313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兆易发布于:2018-04-09 20:15:21

1.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分别拥有一些有利于激发工业革命的因素,却无法实现内生的工业革命?
2. 中国和日本在20世纪是少数成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这一成功与两个国家在18、19世纪看上去更接近工业革命是否存在联系?

客观的说,中国在被卷入西方文明的体系后,表现的算是不错——惨是惨,但比之全国沦为殖民地的印度呢?比之四分五裂的奥斯曼土耳其呢?比之一度灭国的波兰呢?好像还可以吧?但为什么回忆起那段历史,中国人总觉得憋屈呢?这事得看和谁比——和那些国家比,中国挺好的,和日本比就完了。

 

和日本比,有点儿苛刻。因为日本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德国也崛起了,但毕竟他深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遗泽;俄罗斯也崛起了,但毕竟他离欧洲中心很近;美国也崛起了,但毕竟他站在英国巨人的肩膀上——日本呢?这样一个位置偏远、没钱没人、资源匮乏的国家,用短短50年成为了世界一流强国,这样的事,不敢说后无来者,却也前无古人了。

 

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刺醒,是1840年,日本被“黑船”打开国门,是1853年。就两者开始全面接触西方文明的时间来看,中国比日本还早一些。但为什么两国的近代史道路迥异,以至于到了今天,中国也只是靠规模带来的综合国力才略胜日本而已,若探究社会发展程度,仍是远远不如呢?

 

单个的人也许存在强弱,但民族不存在优劣——3000年前被犹太人描绘为天堂的伊甸园,如今是伊拉克腹地荒凉的沙漠;2000年前被罗马人严重鄙视的日尔曼蛮族,如今是工业4.0的技术先锋。日本人不比中国人优秀,中国人也不比日本人强大,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日两国近代的差距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