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深处,赓续红色精神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林记妹发布于:2024-09-02 13:40:43

游历随记:

2024年7月1日,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纪念日,适逢夏日吹拂,天时甚佳,便独自一人前往南海区康有为故居,走进历史深处,赓续红色精神。

7月1日上午11点独自一人乘上前往康有为故居的公交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乘车、等车,终于在13:30到达康有为故居。这一路的颠簸似乎是为了更大的收获。

独创康体,自成一家

下了公交车往北直走300米,映入眼帘的是“有为故里”这四个字镌刻在青砖墙上。在同一面青砖墙上,有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这就是“康有为书法精品碑廊”。在这个碑廊里也可以看到康有为先生独创了“康体”书法,“康体”书法中最值得称美的有两大艺术特色,即圆笔和大器。

这个书法碑廊,让我重新认识了康有为先生,我们对有为先生的一贯印象与认知就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而了解“康体”的人并不多。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再往前走就是故居的正大门,大门上有牌匾写着“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描述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而康有为先生则是把“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写在了他的《大同书》。大同,是人们理想中的社会,也是有为先生毕生的信仰与理念。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而大同思想则是康有为为人类谋划出的一条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康有为的大同构想:一是建立“公政府”。二是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三是废除私有制,建立绝对公有制的世界,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戊戌变法运动最后以戊戌六君子被杀而失败告终,但我们仍然应该为参与这一次爱国救亡变法维新运动而做出贡献的一众历史人物抱有敬畏的心理,因为这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于此,有为先生值得我们敬重。

澹如楼上静修人生路

走进故居里,首先看到的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穿过这小桥流水来到澹如楼下,有对联“澹看世情多变幻,如能修静得优游”刻于石柱上。澹如楼是康有为先生的少时读书的地方。走上澹如楼,环顾四周,可以想象到有为先生曾在此处伏案读书的场景。他也曾在这里写下一首关于读书心得的七言律诗《澹如楼读书》,原文如下: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在这首诗中,他认为书读得多了,不仅眼界开阔了,而且思想和文风都会有所变化。我想,这也许就是读书的意义,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坚定自我的理想信念,塑造自身的三观。

于此,有为先生值得我们学习。

轻叩维新大门

一路向前来到维新阁脚下,忽然下起了雨,沿着大理石阶梯攀登一步步逼近维新阁,莫名地有种神圣感涌上心头。在雨中,我轻轻地叩击维新阁的大门,透过历史的红尘,我似乎看到了有为先生由变法开始的大喜到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的大悲。

可是,总是需要有人要走在时代的前头,不是么?从倡导戊戌变法运动的康有为先生到发起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同志,到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志,到提出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同志,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习近平同志……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做出伟大的尝试。

于此,有为先生值得我们去敬仰。

有为博物馆

来到康有为故居的最后一站,康有为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了解到了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康有为先生的生平大事、康有为族谱世系、戊戌变法成立的学会学堂报馆、《大同书》中提出的解放妇女实行男女平等条例、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缠足恶习等。

尘封的三寸金莲

在博物馆的参观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缠足恶习展区。在三寸金莲鞋展区那里,可以看到三寸金莲鞋、裹脚布、洗脚盆以及畸形的三寸金莲,最触目惊心的是畸形三寸金莲,本该自由生长发育的脚趾被迫粘连在一起,它们一定很疼很疼。

正当我想再仔细观摩观摩三寸金莲鞋时,旁边的两个小孩子一男一女指着三寸金莲鞋问她们的妈妈,那是什么。那名女士蹲了下来,看着两个孩子说,这是以前给女性穿的“小鞋”,就是用那边那块布将脚缠在一起,不让它们长大……

我站在他们旁边静静地听着,很庆幸他们能在很小的时候知道这些历史。然而,那位妈妈只是跟那两个孩子讲了三寸金莲的存在,具体作用,并没有说其他的。我犹豫了很久,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问题。再三犹豫,心里有个声音在呼喊“躬身入局”。于是,我也蹲了下来,望着那个女孩深邃而澄澈的双眸说:“无论是我们女生还是男生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像你和哥哥都是你家的宝贝一样。以前那些女孩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需要穿小脚鞋,然后脚脚都会很疼很疼,走路去玩也不方便……”

我不知道自己说的女孩有没有听懂,尽管她一直在点头。但我依然庆幸,三寸金莲的故事成为了历史故事,三寸金莲鞋被永远地尘封在博物馆中;庆幸年轻的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去了解更多;可以在湛蓝的苍穹下,伴着清风,奔跑在大地上;庆幸我们生活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上,许多年后我们可以在擅长领域上发挥自己的功用……

戊戌六君子流的血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危急存亡之秋,六君子用自己的鲜血在唤醒国人的愚昧,感召更多知识青年继续摸索救国的道路,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写在最后的收获:

(以下文字来源于康有为博物馆)

康有为的概其一生为“家乡修养于讲学、北京领导维新运动、流亡海外16年、返国后的生活”、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的领袖,在一百多年前,为挽救民族危机,曾七次上书光绪帝,发动了“公车上书”,领导了“百日维新”运动。

康有为把自己比作“耐苦不死之神农”游历世界是为了“尝遍百草”,寻找能够医治中国的“神方大药”,去实现他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无须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首次对中国现代化的真正尝试,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促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热潮,大大加快了历史进步的步伐,其历史意义和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永留史册。

 

 

写在最最后的小感悟:

之前就听闻过,学习历史,可以从回到历史现场和还原历史关键人物的轨迹两个方面进行。而游历完康有为故居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历史关键人物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从关键人物的轨迹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还原趋势。对于我们大学生,方便快捷去还原历史关键人的一种方法就是去参观名人故居,因为故居里一般都会有这些名人的生平大事表以及生平大事的概述。

此外,亲眼看到和通过手机屏幕上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故居,亲眼看到往往会有一种震撼感。

而对于看待和对待近代史,我有了新的体悟。近代史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固然是屈辱的,但我们不应该因此刻意地漠视这段历史,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去总结一些教训,也应该看到在那段屈辱史中,我们中华民族仍然没有放弃抗争,仍然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地为挽救中华民族舍身成仁。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能做的除了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应该走进历史深处,去体悟英雄况味,赓续红色精神,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学习铭记历史,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关注时事与政策,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