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俗谚云“是至立秋年过半,日月如梭转瞬间”。《管子》上也有“秋者阳下,故万物收”之句。此后暑热寒凉交替,阴阳互转,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的下沉而收敛,从繁茂趋向成熟。
秋,有初(孟)秋、仲秋和深(季)秋之分,初立之“秋”又被唤作“新秋”,新秋带给人们的总是摆脱暑热的清凉喜悦,唐人刘禹锡也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之句赞美秋色的闲淡清韵,洁净澄明。不耐暑热的人们便如宋人杨万里所言“暑中剩喜立秋初”(《六月十三日立秋》),格外盼望凉风起。然而在南方,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此时尚处中伏,酷热难耐;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末伏的开始,于是民间就有了“秋后一伏”之说,真正的凉爽大约要到白露节气之后吧。于是杨万里只能无奈地“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尽管如此,时节却仍然向着“秋意渐起”奔去。“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增加,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丰子恺《秋》)。立秋是走向成熟的标记,收获的大幕被如钩新月、习习凉风扯动了一角,人们兴高采烈地期待着山色清朗、瓜果飘香、凉爽秋风溢满天地人间。
点赞 (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