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南工业大学-李知瑶发布于:2024-08-27 23:09:4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平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核心要义。要认真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打造共同的文化认同,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铸造共同的国家意识,强化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反对和抵制一切民族*势力的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校要切实担当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重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人才培养的积极贡献。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是高等教育战线的责任担当,必须把这一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谋划,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下功夫。高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进各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中华民族历史观,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需要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接续奋斗。当前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中,新征程上必须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颠覆,防止外部势力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制造*和破坏中华民族团结稳定的企图,要凝心聚力解决好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以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选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由*到统一的历史演变,实现团结统一的大一统局面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最高价值追求。各民族通过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彼此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血缘上紧密相连,中华儿女在团结奋进的历史征程中共同开拓,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日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的历史认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逐步趋向一致,自觉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共同体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更加紧密团结一心,正在共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 明晰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脉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交融一体的中华文化共同体。在互鉴融通中丰富发展的中华文化,不断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加深着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和对民族团结的情感认同。正因如此,各族人民对于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鲜明的“向内凝聚”统一性追求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文化认同是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认同,只有弘扬好中华文化,才能厚植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担当立德树人历史使命致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民族团结教育,高校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青年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必须深入推进大学生“筑基”工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明晰“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自觉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当好民族团结的“黏合剂”,铸牢中国心、民族魂,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排头兵和推动者,坚决反对和抵制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以实际行动为把中华民族建设成为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推动铸牢”为抓手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走深走实。高校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重求实效。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融入“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文化节、民族传统文化讲座、民族团结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熏陶,厚植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