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滨海农业学院+农学1211+罗海岚+202111342118】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15 19:38:00

【学榜样+滨海农业学院+农学1211+罗海岚+202111342118】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15 20:02:42

张连钢及其团队在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精神上的卓越体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创新和改变不仅仅来自技术本身,更源于人的坚持与勇气。以下是我从张连钢的事迹中得到的几点深刻体会:

1. 持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球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学习成为了每一个行业专家必须坚持的原则。张连钢和他的团队通过科研攻关,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体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他们没有被现有的困难所束缚,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挑战,用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2. 坚韧不拔的毅力:张连钢在肺癌术后康复期选择挑起重担,展现了非凡的担当与毅力。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任何成功项目的基石。即使在逆境中,张连钢和团队也没有放弃,他们的执着最终使梦想成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3. 团队合作与协同作战:在整个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张连钢和他的团队展示了高效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成员的努力都是整个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点教会我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协作是完成复杂任务的关键。

4. 超越自我,不断突破:张连钢团队在一期投产后,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不断自我超越,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这种永不满足、持续改进的态度,是技术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

5. 面向未来,敢于领先:在全球自动化码头技术初步被国外垄断时,张连钢带领团队敢于挑战国际标准,不仅追赶而且实现了领先。这种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思维和敢于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勇气,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张连钢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背后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技术创新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勇气和坚持的故事。在任何领域,面对挑战,我们都需要内在的强大动力和外在的团队合作,才能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张连钢及其团队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启示,更是精神上的鼓舞。这些体会让我深刻理解到,无论在哪个领域,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坚韧的毅力、高效的团队合作、不断的自我超越以及敢于领先的精神,都是推动个人甚至整个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张连钢的故事,是对所有人在追求卓越路上的一份宝贵鼓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8:07:05

在观看《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时,俞鸿儒院士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他以一颗黄金般的心,潜心研究风洞技术五十年,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正是有了俞老这样的科学家,中国的科技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俞鸿儒院士的事迹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担当和胸怀。在面对风洞技术中的重大困难和危险时,他勇敢地担起了责任,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安全。他在实验室发生爆炸事件后,没有退缩,反而得到了前辈的鼓励和表扬,这种无畏和韧性让我深深地敬佩。他的勇敢和坚持,为我国的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也为后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俞鸿儒院士的谦逊和智慧,更是令人敬仰。他始终坚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一位,把荣誉和成就留给了年轻人,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后辈的关怀。他的智慧不仅在于对风洞技术的深入钻研,更在于他对人生和科学的深刻理解。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

在俞鸿儒院士的影响下,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故事让我明白,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像俞老一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惧风险。只有这样,我们的科研事业才能不断取得突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俞鸿儒院士的谦逊和无私,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和社会之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观看《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俞鸿儒院士的事迹不仅是对科学的奉献,更是对人生的启迪。他的精神和品质,将永远激励我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我向俞鸿儒院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感谢!您的付出和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8:16:06

刘玲琍老师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教师,她在三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只专注于一件事——让听障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会说话,找到通往有声世界的“钥匙”。

刘玲琍老师的故事是对特教事业无私奉献的缩影。她通过自创的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帮助孩子们打破沉默,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些方法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如何说话,更重要的是恢复了他们的自信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她的教育哲学深植于爱和耐心的土壤之中。正如刘玲琍老师自己所言,特教工作需要用心用情,而她正是以母亲般的关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特教领域,这种深沉的情感支持与教育的结合尤为关键,它能够创造出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孩子们突破障碍,取得进步。

更为震撼的是,刘玲琍老师在面对个人生活的挑战时,依旧不改其对教育的热情和承诺。身为一位母亲,她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几乎难以做到的平衡。尽管她的儿子也患有听力障碍,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同时教导自己孩子和学生们。这种力量和毅力展现了一个母亲及特教老师的非凡品质。

刘玲琍老师的事迹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在她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教育最本质的部分——那就是激发潜能,释放天赋,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她也让我意识到,做为一个教育者,最有影响力的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通过爱去激发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相信。

《感动中国》将刘玲琍老师的故事呈现给全国观众,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如何用小小的教室,影响着听障孩子们的一生。这份影响力虽然悄无声息,但却如春风拂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刘玲琍老师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关于心的旅程,是关于爱的传递,是关于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8:27:58

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的光辉照耀下,节目再次证明了其特有的魅力,通过表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事迹的人们,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在这些令人尊敬的人物中,孟二梅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她以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展现了何为大义与勇于担当的精神。

孟二梅,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在2023年7月面对K396次列车因暴雨滞留落坡岭站的紧急状况时,迅速行动,积极救助滞留乘客。在那艰苦的时刻,孟二梅带领社区居民,不顾自身安危,确保了近千名乘客得到了有效的帮助和安置。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恶劣环境下,她那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围绕人们的绝望与寒冷。

观看孟二梅的故事,我深受触动。一个平凡的社区工作者,在灾难面前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勇气与责任。她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职责的坚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困难的直接回击。这种无畏和坚定,让我对社区工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他们常常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但在危机时刻却能成为中流砥柱,撑起一片天。

孟二梅的事迹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无论身处何地,处于何种岗位,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同时,她也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英雄往往不是超能力的象征,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此外,孟二梅所在的社区居民也值得赞扬。他们在孟二梅的带领下,不计个人得失,全力投入到救援工作中。这种集体的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这次成功救援的关键。它告诉我们,面对自然和突发事件的挑战,人类的团结与合作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孟二梅的故事是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勇气和大爱。她的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奉献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8:39:42

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中,当我看到张雨霏微笑地站在泳池边缘,我被她的美丽和力量所感动。作为一名杰出的女子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在洲际的赛场上一次次地刷新纪录,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是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的迅猛与美丽。

张雨霏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游泳的热爱、坚持不懈的训练以及对成功的极度渴望。她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一人拿下两金两银的辉煌成绩,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汗水。张雨霏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成就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坚持。

在张雨霏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性力量的独特魅力。她在泳池中的每一次翻滚、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张雨霏不仅在国际比赛中屡创佳绩,更重要的是,她激励着无数年轻女孩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因性别而限制自己的潜力和抱负。

张雨霏的故事还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永远不要轻言放弃。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她克服伤痛和压力的坚韧。这种精神对于每一个正在追逐梦想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无论遭遇多少失败和挫折,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坚持信念,终将实现自我超越。

同时,张雨霏也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接力赛中,她与队友们完美配合,共同为国争光。个人的成就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这让我们明白,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要懂得合作与共赢,这样的成功才是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

《感动中国》通过张雨霏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坚强和不屈。张雨霏以她的坚持、勇气和执着,为我们演绎了“洲暖水花美”的动人篇章。她的故事将鼓舞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的女性,去追逐梦想,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张雨霏的故事提醒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感动中国人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8:51:58

杨华德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新的稻香,深深感动了我的心。他作为一位水稻遗传育种专家,致力于优质高产水稻的育种和推广,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粮食仓库,更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杨华德研究员的事迹不仅是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诠释。

在杨华德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专注与坚韧。面对水稻育种这一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农民深深的关怀,坚持在水稻遗传育种领域耕耘。他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更改善了水稻的品质,让中国的饭碗更加稳固。

杨华德的故事让我认识到,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华德团队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体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此外,杨华德的无私奉献也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无私地洒在了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让更多的农民通过种植优质水稻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的行为,是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稻香使情深”的最佳注脚。

《感动中国》通过杨华德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默默无闻,却为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贡献着巨大的力量。杨华德研究员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哪个行业,都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杨华德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对科学的追求、对农民的深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的完美体现。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都以杨华德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9:02:11

牛犇的故事以其深厚的道德底蕴和长远的影响力,如一股清新的芬芳,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牛犇作为一位资深的电影演员,不仅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故事不仅是对艺术生涯的回顾,更是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展现。

牛犇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的专业成就,更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周围人的关爱。牛犇在电影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表演总是能够触动人心,但他并没有因此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他在享受掌声和光环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牛犇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风范。他对待每一个角色都认真投入,不断钻研,力求完美,体现了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同时,他对年轻一代演员的关怀和指导,展现了他对艺术传承的重视和对后来者的爱护。这种精神,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牛犇的故事也是对个人品德重要性的再次提醒。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道德修养的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如同馨香,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牛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人生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电影,更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阅读的道德教科书。

牛犇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和个人品德的力量。他的生活和事业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应该追求卓越,同时不忘初心,保持谦逊,用我们的行为和成就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牛犇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9:16:49

穆言灵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作为一位美国友人,她不仅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缘分,更是将这份情谊延续了三代,成为中美民间交流的佳话。穆言灵的家族与中国的情缘,始于她的公公穆蔼仁。他曾作为美国空军飞虎队中尉支援中国抗战,并在战后留在中国教书,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穆言灵和丈夫穆彼得继承了这份传统,长期居住在中国,深入研究和传播鼓岭文化,让世界认识鼓岭。他们创立的“鼓岭之友”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中美友谊的传承。

观看穆言灵的故事,我被她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所打动。她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学术研究,更是为了寻找那些遗落在时光中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历史。她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人们仍然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且将其代代相传。

穆言灵的故事也让我思考了友情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像穆言灵这样的跨文化友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感动中国》通过穆言灵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传承和国际友谊的力量。她的生活和工作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应该珍视并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开放心态,学习和接纳其他文化。穆言灵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促进文化交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更美好的世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19:45:22

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中,萧凯恩的故事如同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寒梅,坚韧而美丽。作为一位视障歌唱演员,她用音乐照亮了自己的世界,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面对天生的视力障碍,萧凯恩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追逐音乐梦想。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学会了弹钢琴,并在音乐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理念,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萧凯恩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阻挡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脚步。她的努力和才华不仅赢得了超过70个音乐比赛奖项,更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爱戴。她的音乐不仅是对自身困境的挑战,更是对生活的美好歌颂。

同时,萧凯恩还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用她的音乐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善举让我们看到,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感动中国》通过萧凯恩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形象。她的生活和事业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勇往直前。萧凯恩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海岚发布于:2024-07-26 20:20:29

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中,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的故事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长空,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这个英雄的集体,不仅代表着中国空军的力量,更体现了飞行员们对职责的忠诚和对飞行的热爱。他们的故事是一首赞歌,歌颂着那些在蓝天上书写忠诚与勇敢的飞行员们。

飞行二大队的飞行员们,他们的任务是对*进行空中加油,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任务。每一次飞行,都是对他们技能和勇气的考验。他们不仅要在高速飞行中保持精准的操作,还要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确保安全。每一个成功的加油,都是对他们专业精神的最好证明。

在观看飞行二大队的故事时,我被他们对飞行的热爱所感染。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远比我们常人所能想象。然而,正是这些挑战,锻造了他们坚不可摧的意志。他们每次起飞,都带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现了中国空军的英勇和专业。

同时,飞行二大队的故事也是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生动诠释。在空中加油这一高难度任务中,每一位飞行员都需要与他的团队成员保持密切的配合和沟通。只有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这种无私的合作精神和牺牲精神,是他们能够在长空中自如翱翔的关键。

《感动中国》通过飞行二大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他们的生活和事业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追求卓越,勇往直前。飞行二大队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飞行二大队这样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超越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