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信管1223班 罗晓晴 202211671318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14 23:03:15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是一档展现中国年度感人事迹和人物精神风貌的节目,旨在传递正能量,激励人们学习先进,争做时代楷模。俞鸿儒作为其中一位获奖者,他的故事和精神无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鸿儒,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的故事体现了坚持和奉献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无论是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还是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俞鸿儒都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品质。 俞鸿儒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社会责任有所担当,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俞鸿儒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不计个人得失,只为社会和他人着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故事也启示我们,伟大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不平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感受。俞鸿儒的心得还体现了个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融入时代潮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俞鸿儒的心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个人的人格魅力,更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应该被赋予意义和价值。让我们以俞鸿儒为榜样,用实际行动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16 17:28:02
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中,刘玲琍老师用她的坚持和爱,为听障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有声世界的大门。33年的特教生涯,她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发声,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梦想。 刘老师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和精神的引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什么是无私和奉献。在她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 我被刘老师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深深打动。面对听障孩子们的特殊情况,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潜能。 更让我感动的是,刘老师在面对自己孩子同样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困境时,没有被击垮,而是将这份苦难转化为力量,更加坚定地走在特教的道路上。她不仅成功地帮助自己的孩子融入了正常生活,更用这份力量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刘玲琍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用爱去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智慧去点亮他们的人生道路。 春风拨清音,刘玲琍老师的故事,就像那春风中的清音,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相信,只要有爱,有坚持,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17 23:43:24
孟二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2023年7月30日,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K396次列车被迫滞留在落坡岭站,近千名乘客被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孟二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责任感。 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孟二梅带领社区干部和群众,想尽办法解决了近千名被困乘客的食宿问题。她坚定地承诺:“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坚决不能让他们饿着。”这句话不仅温暖了被困乘客的心,也感动了无数人。她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大义勇为的精神。 孟二梅的事迹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中被广泛传播,她也因此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颁奖辞中提到:“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是谁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 通过孟二梅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名基层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考验,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孟二梅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去温暖他人,传递正能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18 23:16:58
张雨霏,这位中国游泳女队的领军人物,在2023年的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最终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的称号。她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国家荣誉的极大贡献。 2023年,张雨霏参加了福冈游泳世锦赛、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和世界泳联世界杯三站(柏林、雅典、布达佩斯)等比赛,共比了59项次,游了92枪,获得23枚金牌。她在杭州亚运会上更是在高烧39度4的情况下,依然赢得了她在本届亚运会上的第5枚金牌,最终以六金的成绩成为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并多次打破赛会纪录。 张雨霏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胜利和荣誉,更是关于坚持和逆境中的崛起。她的脊柱侧弯是终身不可祛除的,训练时的疼痛如影随形,但她依然坚持训练,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她曾说:“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这种精神让她在东京奥运会上迎来了“蝶变”,成为世界泳坛新一代“蝶后”。 颁奖辞中写道:“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张雨霏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获此殊荣,荣幸之至。谢谢大家的祝福,更感谢体育和赛场给我带来的感动,我也希望能将这份感动继续传递。洲暖水花美,巴黎见!” 张雨霏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不放弃,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精神和成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19 21:16:51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是一档旨在表彰那些在不同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以实际行动感动中国社会的年度人物的节目。杨华德作为其中一位获奖者,他的故事和精神无疑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杨华德,一位普通的农民,却以他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农业的执着,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他的故事体现了对土地的热爱、对农业的尊重以及对农民身份的自豪。杨华德以稻香为媒,传递了一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对家乡的眷恋,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坚守。 学习杨华德的故事,我们首先被他的坚持所感动。在现代社会,许多人追求快速的成功和即时的回报,但杨华德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却充满意义的道路。他坚持使用传统方法种植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证了稻米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保护了土地的生态平衡。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农业的尊重,更是一种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其次,杨华德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在很多人眼中,成功可能意味着财富、地位或名声,但杨华德的成功却是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农业的贡献。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它可以是对社会的贡献,可以是对环境的保护,也可以是对个人信念的坚持。 最后,杨华德的故事激励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杨华德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环境,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的食物,这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总结来说,杨华德的故事是关于坚持、责任和奉献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感动,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他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精神上的鼓舞,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20 23:29:00
牛犇老师,原名张学景,1935年生于天津。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困苦,但命运的转折让他在11岁时就踏入了电影行业。从《圣城记》中的小牛子到《牧马人》中的郭谝子,再到《老酒馆》中的老二两,牛犇老师塑造了200多个鲜活的银幕形象,虽然大多是配角,但每一个角色都饱含深情,让人印象深刻。 牛犇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让人敬佩。他从不使用替身,即使受伤也要坚持完成拍摄。"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在生活中,牛犇老师也是一位多面手,做饭、裁剪、理发...样样精通,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样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牛犇老师在83岁高龄时还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辞中所说:"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牛犇老师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真正的艺术和美德,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每一个人心灵的。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作为一名年轻后辈,我要以牛犇老师为榜样,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要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多价值,温暖和感动更多的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23 16:33:47
穆言灵,一位美国友人,因其深厚的中国情缘和在中美民间友谊方面的贡献,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以下是关于穆言灵的500字心得体会: 穆言灵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大洋、绵延三代的中美友好情缘。她的家族与中国的深厚联系始于上世纪40年代,公公穆蔂仁作为美国飞虎队成员,曾支援中国抗战。此后,穆言灵与丈夫穆彼得在中国生活30年,两个女儿在中国长大,深受中国文化熏陶。 穆言灵热爱中国文化,她与丈夫创立"鼓岭之友",致力于挖掘和传承鼓岭文化,续写中美民间友好。她奔走于美国东西海岸,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老房子里的人物故事,让记忆重新鲜活,架起中美民间友谊的桥梁。 《感动中国》给予穆言灵的颁奖辞,道出了她身上承载的深厚情谊:"柳杉根深,鼓岭绵绵。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友爱、情谊、和平。" 穆言灵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超越国界的人间真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文化交流的力量。她不仅是中美友好的使者,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像穆言灵这样,用包容和尊重,架起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让世界充满爱与和平。 穆言灵的事迹,激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去传递友谊的火种。每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汇聚起来,就能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像穆言灵一样,用行动践行"厚谊与天同"的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25 21:17:16
张连钢,一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中国港口科技的骄傲和力量。作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别专家,他不仅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一颗赤子之心,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报国情怀。 2013年,面对国外对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垄断,张连钢毅然决然地挑起了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重担。即使身患重病,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攻关中。他坚信,核心技术买不来,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实现中国港口的跨越式发展。 张连钢带领的团队,从零开始,克服了无数困难和挑战,最终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世界港口科技的制高点,更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迎风飘扬。 他的事迹,是对“感动中国”最好的诠释。正如颁奖辞中所说:“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张连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坚定步伐。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自豪和鼓舞。张连钢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以张连钢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张连钢的故事,是对所有为国家发展默默奉献的大国工匠的致敬,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激励和鼓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罗晓晴发布于:2024-07-26 22:40:04
萧凯恩,一位90后视障歌唱演员,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三个月大时因眼癌摘除眼球,失去了视力,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追求。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学会了弹钢琴,并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她已经赢得了超过70个音乐比赛奖项,成为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 萧凯恩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在黑暗中,也可以为世界带去光明。她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她的梦想是开设一所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的孩子作贡献。 在寒冷的冬日,寒梅以其坚韧不拔的姿态傲立于冰雪之中,正如萧凯恩在黑暗中绽放的生命之光。三个月大时,命运无情地夺走了她的光明,但她却用音乐点亮了自己的人生,温暖了他人。 萧凯恩的故事,是对生命不屈不挠的赞歌。她用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打破了身体的局限,以音乐为翼,飞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峰。20岁便赢得70多个音乐奖项,她不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更激励了无数人勇敢面对困境。 她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挑战,磨砺了她的音乐才华和人生智慧。她的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她的琴声中,我们听到了坚持和勇气,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萧凯恩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就,更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她参与义演,筹集善款,去贫困山区做义工,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她的梦想是建立一所音乐学校,让不同背景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音乐的美妙,这体现了她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她的故事,如同寒梅在风雪中绽放,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萧凯恩用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有希望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前行的力量。她的生命,是对“天生我材必有用”最深刻的诠释。 让我们以萧凯恩为榜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乐观和坚强,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人生的华章。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辞所言,即使只有三天光明,也要用它去感受爱、欣赏美、传递希望。萧凯恩的故事,将激励我们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屈的寒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