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 船舶与海运学院 陆上1231 邓嘉耀202311821508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14 20:43:5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14 21:47:33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一个人一生的功绩是可以可以用一页纸写完的,但是一个人一生的伟大是写不完的。俞老率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发明了我国的第一个风洞为我国的航空*事业搭建了摇篮。俞老的伟大在于他选择在中国最最贫穷的时候回来建设中国。一穷二白的中国没有充足的资金,条件支持风洞的研发俞老就用最省钱的方式,最简陋的条件也要把风洞搞出来。现在来看,俞老那一辈科学家都是将中国的科技事业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般从零发展到参天大树。俞老是一个不慕名利的人,名利在他看来不是虚荣心的奴隶而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他可以在科研项目中把自己的名字放到最后,而把机会留给更有潜力的年轻人。一匹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来正名就只能像驽马一样埋没在万千只相同长相的马里。俞老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伟大人才,首先他有卓越的个人能力俞老学习了数学,机械学,水力学,工程学等的专业知识,我们要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大学里提前多学习一些知识是有好处的。其次,俞老拥有过人的胆量他有别人没有的能力也有别人没有的胆量。他敢于挑战困难的技术,敢于挑战困难的任务。最后,”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是我们对俞老的伟大充满敬佩的概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15 21:14:35
刘玲琍老师,教育听力障碍儿童 33 年,至今奋斗在教学的一线。她所教出的 80 位 学生中有 20 多名考上了大学。刘老师赋予了学生们人生的色彩,使他们有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刘老师如母亲一般爱着她的学生们,不仅课堂教学而且生活方方面面刘老师都认真仔细,亲力亲为。刘老师真正作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母”。先天听力障碍的特殊教育是尤为困难的,与普通的教学方式不同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地重复发音,会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型,会让学生感受发音的气流,喉咙的震动,还会教学生使用手语。这一切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困难对老师也有巨大的挑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老师和学生们都需要细水长流的练习,重复,模仿。老师需要有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心来支持教学上的耐心教导。古人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但不同的人却做了不同的善事。有的人的善心只轻于鸿毛,有的人的善心却重于泰山。刘老师在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困难时伸出无私的爱心之手,家庭困难的学生刘老师就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学生上大学。刘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有更多的“刘老师”就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农村,走出“大山”。这一份爱感动了学生们,感动了因劳碌而与子女分居两地的家长们,现在也感动了无数百姓。最后我想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这才是筑起和谐社会的灯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17 20:31:02

2023年,一场140年未见的特大型暴雨席卷了北京。7月30号,中午K396次列车被迫停在落坡岭铁路段。列车车上1000余名乘客被滞留在列车上。7月31号暴雨不断,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接到上级指示全力保障K396次列车乘员的生命安全。孟二梅立刻制定计划,先是发动社区民众清理了从社区到列车的1000多米道路将乘客从列车转移到社区。然后将1000多名乘客分别安排到社区居民各家中暂住。在过程中孟二梅书记身先士卒,心系人民群众发挥了领头羊,先锋队的作用,落坡岭社区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舍己为人,救助了K396列车的1000余名乘客。越是危难时刻就越是考验我们国家考验我们的党和人民,党在这时就考验其领导人民的能力,党要发挥出人民的巨大力量来渡过难关。在灾难中我们任然可以看到落坡岭社区的百姓慷慨拿出家中的储粮为受苦的乘客们熬粥,煮面不惜用光家中的大米,面条。我们人民群众的善良,奉献,怜悯之心让我们有理由自豪。当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中国的头上,中华民族总能互帮互助然后从灾难的阴霾中走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是一家人,灾难,祸乱不会拆散中华民族只会使中华民族更加稳固地团结一心。当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第一个站保护中国人安全出来的是中国人是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18 23:11:54

读完张雨霏的奋斗故事,我深受感动,她的坚韧不拔和不懈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雨霏从3岁开始游泳,这一路的艰辛与挑战,她都以无比的毅力和决心一一克服。在里约奥运会前,她曾自信满满,但现实却让她认识到了与国外选手的差距。这一打击并没有让她气馁,反而激发了她改变技术,从零开始的决心。张雨霏的决定充满了风险,但她选择了勇敢面对,熬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实现涅槃重生。2023年9月,张雨霏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斩获六枚金牌,被评为最具价值运动员,这是对她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张雨霏不仅是赛场上的劳模,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她平均每四天一次比赛,如此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自己,可以不去,但是为祖国,她必须去。在颁奖现场,她听到观众唱国歌的声音,逐渐盖过自己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感动中国》颁奖辞中写道:“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张雨霏的精神。她不仅是一个冠军,更是一个在逆境中崛起的人。她的故事激励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勇气面对,有决心改变,有毅力坚持。张雨霏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力量和潜能。她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得来的。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22 19:33:33

在阅读关于杨华德在布隆迪的杂交水稻研究经历后,我深感震撼与敬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水稻专家,更是一位将科学与人文关怀结合的践行者。杨华德的工作不仅提升了布隆迪的水稻产量,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希望与改变。杨华德在布隆迪的八年间,见证了从每公顷3吨到10吨的产量飞跃。这一数字不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对无数家庭生活的改善。他以身作则,深入田间地头,亲自参与到农民的日常劳作中。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让他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友谊。他不仅带来了优质的杂交水稻种子,更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理念传递给了布隆迪的人民。在全球化的今天,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杨华德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的智慧与友谊播撒在非洲大地上,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粮食安全,更为中非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正如《感动中国》的颁奖辞所说,杨华德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这种跨越国界的理解与合作,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杨华德的事迹让我反思,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努力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其他领域,只有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杨华德不仅是水稻专家,更是人类共同未来的探索者。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学习杨华德的精神,将爱与责任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通过不断努力与合作,我们可以共同面对全球的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杨华德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23 21:21:07

在阅读关于牛犇的演艺经历后,我深感敬佩与感动。作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艺术家,牛犇用70多年的辛勤付出和对电影的热爱,塑造了20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他的坚持与执着,令我深思。牛犇的职业生涯不仅仅是演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他在每一个角色中倾注心血,无论多小的角色,他都全力以赴。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和责任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追求名利,往往忽视了对工作的认真与投入。牛犇的态度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家是愿意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一切的人。他常常在生活中学习各种技能,以便更好地演绎角色。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与对角色的尊重,让他在银幕上赋予角色生命,带给观众真实的感受。牛犇的经历让我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平凡中不断积累与成长。牛犇从不给别人添麻烦,甚至在受伤后依然坚持完成角色,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的“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的态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不屈服和对艺术的执着。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演艺事业上,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在《感动中国》的颁奖辞中提到,牛犇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他的名字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让我意识到,许多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作品才是我们文化的真正承载。牛犇对年轻人的劝告,提醒我们要爱电影的鲜花与掌声,更要为电影付出。这不仅适用于电影行业,也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热爱与付出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在热爱的驱动下,我们才能不断前行,追求卓越。总之,牛犇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坚持与奉献的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事业倾注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邓嘉耀发布于:2024-07-26 22:44:18

在阅读关于穆言灵的事迹后,我深感她所代表的中美友谊的深厚与美好。穆言灵与她的丈夫作为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创立了“鼓岭之友”,不仅在文化交流中架起了桥梁,更让人们重新审视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鼓岭的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承载着三代人的记忆与故事。这些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友好相处。穆言灵的努力,让这些尘封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续写了中美两国民间的佳话。她的行动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追寻,更是对两国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在当今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穆言灵通过奔走于美国东西海岸,寻找那些与鼓岭有关的人物,展现了她对中美友谊的坚定信念。她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友谊超越了制度、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理解。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穆言灵的故事让我反思,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去推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无论是通过语言、艺术还是日常的互动,我们都可以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坚持与热爱,让我意识到,友谊需要用心去经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交流与互动。《感动中国》的颁奖辞中提到,穆言灵的情缘超越了大洋,承载着友爱与和平。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与他国朋友的交流与互动。每一次的沟通,都是对彼此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正是这种友好的互动,让我们在多元的世界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总之,穆言灵的事迹不仅让我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更让我明白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像她一样,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交流中,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友谊的种子需要我们共同去播撒与呵护,才能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