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滨海农业学院农学1211班关嘉怡202111342106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14 17:21:28

时代塑“鸿儒”。为了0.1秒的数据,蛰伏了50年,做别人不想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报国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风洞技术,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俞鸿儒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年已经96岁的俞鸿儒院士潜心研究“风洞”技术60余年,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等“国之重器”在虎啸长空、翱翔太空之前,都经历了成千上万次“风洞”的淬炼。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更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20世纪80年代,他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他指导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申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俞鸿儒心系“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为掌握“风洞”关键核心技术立下汗马功劳。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怀、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

 感动中国人物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是精神价值的传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要突破“卡脖子”难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尤其要赓续传承科学家精神。从感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化感动为行动,奋力向前奔跑,科技强国的梦想一定充满朝气和活力,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此,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厚植家国情怀,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定勇攀高峰的志向,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创造更多“从0到1”的成果;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涵养“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人格风范,潜心探索、力戒浮躁,在“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为中续写新的科技辉煌。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15 18:34:58

“春—眠—不—觉—晓—”这样简单的一句诗,刘玲俐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边用手语比划着,一边夸张地张嘴,展示着嘴、舌、牙、喉的变化。台下坐着8名大小不一的孩子,模仿着老师的嘴型,费力地跟读。这样的一幕在过去的33年间不断地上演。“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予刘玲俐的颁奖辞。谈及获得荣誉后的感受,她话语平实:“我庆幸选择了特教这个行业,它让我创造出奇迹,以此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非常感恩。”是老师,也是妈妈3月21日上午10时,正值一项残疾人体育活动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校园内热闹非凡。活动现场,刘玲琍一刻不停地来回走动维持秩序,规劝着“不听话”的学生,或手舞,或加大嗓门……“刘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妈妈。”一旁的孩子家长告诉记者。“我们经常拗不过、管不了孩子,只有来求助刘老师。”在家长心里,刘玲琍就是“救命稻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17 01:28:26

2023年7月30日12时50分,突如其来的超大雨量冲毁了丰沙线部分路段,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的K396次列车在仅剩不到70公里的距离时被紧急逼停在门头沟区落坡岭站。留在K396次列车的乘客被困于落坡岭站长达七十多个小时。由于没有信号,乘客们与外界失去联系,再加上食物短缺,他们越发感到焦灼与害怕。

作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孟二梅收到上级指令,全力以赴救助被困人员。她迅速号召社区的邻里街坊共同协助近千名被困的乘客,开始救援行动:清理通往车站的1000米道路;紧急疏散乘客到落坡岭社区;提供相应的食物等物资给被困乘客,并承诺:“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肯定有你们的。”落坡岭居民们热情地欢迎乘客们到家吃面,虽然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挂面,但却温暖无数被困者的心。

没过多久,武警北京总队和消防救援总队火速赶往事发地,带领被困者回家。许多乘客纷纷向孟二梅以及落坡岭居民表达感谢:“很感谢这个地方,特别温暖,真的让我们感受到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

8月3日,所有滞留在门口沟的旅客全部安全回家。孟二梅生动诠释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给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18 00:04:16

张雨霏在颁奖典礼上被主持人提问:“你2023年参加世锦赛、大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杯三站共59项,拿了23块金牌,平均4天一次比赛不累吗?为什么不拒绝?”张雨霏回答:“非常累,但是不能拒绝,有些比赛可以是为了自己,但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说到此时,张雨霏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补充道:“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这一幕,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网友们纷纷点赞转发。如果说颁奖环节采访问答可能是提前有脚本的,甚至是回答的内容也可能是由被采访人提前准备好的。但是,张雨霏在现场回答时的“热泪盈眶”,是一种最感动人心的真情流露。正如网友评论所说:“这是国家责任的体现!”2023年9月,张雨霏杭州亚运会斩获6枚金牌,被评为最具价值运动员。期间,张雨霏在发烧39度4的情况下,选择继续为国家荣誉而战,并以改写赛会纪录的方式赢得女子50米自由泳冠军。媒体在赛后评论道:“这是滚烫的金牌!钢铁般的意志!”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再到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英雄出少年”,张雨霏、杨倩、孙颖莎、李雯雯、全红婵等众多年轻小将敢拼敢赢、表现亮眼,令国人感到振奋。这些优秀的体育健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别样风采,展示了青春的中国力量。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青少年代表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2022年,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主题宣传片《共青春》的主题曲《有我》唱出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心声:我的样子,就是明天的模样;我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模样;那未来如何登场,有我担当……不负时代重托的中国青年值得点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19 01:33:19

穆言灵和她的丈夫,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们创立了“鼓岭之友”,并奔走于美国的东西海岸间,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让美好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续写着中美两国民间浓厚情谊往来的佳话。

柳杉根深,鼓岭绵绵。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友爱、情谊、和平。

穆言灵,这位跨越东西文化的使者,以非凡的毅力与智慧,将鼓岭文化的精髓传播至四海。她深潜于古籍之中,探寻鼓岭历史的脉络,将那些尘封的记忆唤醒,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她走访鼓岭故地,与当地百姓亲切交流,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正是这些具体的经历,让穆言灵对鼓岭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她以优雅的姿态,将这份文化瑰宝呈现给世界,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与智慧。穆言灵的故事,如同一曲华美的乐章,奏响了跨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赞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20 01:15:42

萧凯恩的故事是一首关于勇气、‌毅力和奉献的赞歌。‌

萧凯恩,‌一个90后视障歌唱演员,‌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了眼球,‌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5岁时,‌当她问父亲“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时,‌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我肯定和积极的态度,‌成为她追求音乐梦想的动力。‌尽管身体残疾,‌她依然坚持学习钢琴,‌并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最终学会了弹奏,‌并在20岁时赢得了超过70个音乐比赛奖项。‌她的成就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也为视障人士在艺术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萧凯恩的故事不仅令人钦佩,‌而且激励人心。‌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障碍,‌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对社会的一种鼓舞,‌证明了即使身体有缺陷,‌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社会作出贡献。‌

萧凯恩的故事还体现了她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多年来,‌她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成就,‌还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她的行动证明了,‌即使生活在黑暗中,‌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的故事是对所有追求梦想的人的一种鼓励,‌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关嘉怡发布于:2024-07-22 02:34:51

在那个被暴雨无情侵袭的夜晚,北京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像一盏不灭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人的希望。那是一场 140 年来罕见的强降雨,它带来的不仅是天空的泪水,还有对大地的挑战。在这样的灾难面前,51岁的孟二梅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的大爱。

两天的时间,对于落坡岭社区来说,仿佛与世隔绝。断水、断电、断网,这三个字如同三座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然而,孟二梅没有退缩,她选择了站在最前线,带领着社区 150 户 300 名常住居民,迎接了更大的挑战——接待 K396 次列车上近千名因铁轨被冲断而滞留的旅客。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孟二梅的身影在雨中穿梭,她的声音在风中传递: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坚决不能让你们饿着。这简单而坚定的承诺,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位被困旅客的心。她组织社区居民,调配食物,安排住宿,每一项工作都井然有序,每一次努力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在孟二梅的带领下,社区居民们纷纷伸出援手,他们拿出自家的食物,腾出自己的床铺,甚至用自己的衣物为旅客驱寒。在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只有一个个普通而伟大的身影,共同构筑起一道道生命的防线。直到第二天,当救援队伍到达,当所有的乘客安全撤离,孟二梅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她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自己和社区居民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这些旅客的安全,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诠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