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学校级学生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第一站——姚庄,进行非遗文化调研活动。团姚庄镇委员会书记戴冬酉校友和姚庄镇文化站站长唐丽燕接待实践团,并带领参观姚庄当地特色展览馆,实践团们将从中挖掘嘉善非遗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了解“农民画”与“渔文化”的前世今生。
姚庄非遗展示馆
实践团在姚庄非遗展示馆,一同领略姚庄非遗文化之一农民画的魅力。农民画文化传承人沈金鑫老先生向实践团热情地介绍了农民画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农民画凭借艳丽的色彩,传达着农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浓郁的乡愁。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舍对外开放,提供开展农民画体验和教学的场所,努力让这一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为更多人所了解。
初步参观了解了农民画之后,当地团委和文化馆的负责人与师生一起座谈,介绍姚庄非遗保护的现状,共商非遗传承的困境和突破。
姚庄镇团委书记戴冬酉对社会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与学弟学妹共同回忆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他介绍了姚庄镇的总体情况和非遗传承保护情况,让同学们对姚庄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介绍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启动区,嘉善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能够更好地培育非遗传承的沃土。
姚庄镇文化站站长唐丽燕向同学介绍了姚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具体举措和发展目标。她介绍到,农民画的起源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因周福珍老师携画作登上央视报道、送到美国展出而迎来了农民画发展的高光时刻。她提出,农民画的发展还存在瓶颈,希望同学们可以一同努力,为农民画的推广贡献应有的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尹小虎向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表达了感谢,向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以及个人发展所取得的进步表示赞同。他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喜人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团的人员组成与基本任务。他指出,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形成校地文化合作的广阔平台,用青春力量为嘉善非遗文化产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将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更好地传播出去。
姚庄渔文化展示馆
在另一处非遗项目传承地——姚庄渔村,实践团师生参观了渔文化展示馆,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江华老先生为同学们介绍了渔文化的缘起和现状。
在姚庄渔文化展示馆,实践团听江华老先生讲述姚庄镇渔民村世世代代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感受到了浓郁洋溢的渔家风情。姚庄渔文化展示馆列举了姚庄渔民独特的淡水捕捞技艺,以及渔文化衍生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该展示馆在保存着渔网、竹篓、蟹篓等老物件的同时,也记录了踏白船等当地特色民俗活动,在保护和传承姚庄渔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飞速发展的当下,姚庄渔文化展示馆留存下的渔家风情值得回味。
此外,实践团跟随江华老先生前往渔民村观看村民捕钓六塔鳖。成员们了解到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渔民们熟练地掌握了鱼鳖捕捉方式,渔村文化体系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