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张茜发布于:2024-06-28 14:24:54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赛龙舟:这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习俗之一。该习俗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划船捞救屈原的场景,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全民性的体育娱乐活动。在比赛中,各队竞相划船,船头和船尾分别装有龙头和龙尾,船上众人齐心协力、奋勇向前。赛龙舟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此活动在南方水乡地区尤为盛行。 2. 吃粽子:粽子是用箬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食材,经蒸煮而成的美食。其形状各异、口味丰富,有咸甜之分。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祈福、平安、团圆之意。粽子的馅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糯米、红枣、豆沙、咸蛋黄、猪肉等。不同地区的粽子在口味和做法上也各有不同。 3. 挂艾叶和菖蒲: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艾叶和菖蒲,以驱邪避疫、祈求家人平安健康。艾叶和菖蒲散发的清香具有驱蚊、杀菌的作用。通常会将它们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4. 佩香囊: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中草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佩香囊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寓意着避邪驱瘟、祈求平安。其制作过程讲究,形状和图案多样,上面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和祝福语。 5. 饮雄黄酒:在一些地区,端午节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预防疾病。但需注意,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饮用时应适量。 6. 拴五色丝: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系上五色丝线,以祈求孩子平安健康。 7. 沐兰汤:古俗是用菊科的佩兰或草药煎水沐浴。后来也有用菖蒲、艾草等香草洗澡的做法,具有驱邪避瘟、强身健体的寓意。 8. 画额:在一些地方,端午节时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据说可以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以镇邪。 9. 躲端午: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10. 采茶:在一些地区,端午节有采茶的习俗,认为此时的茶叶具有特殊的功效。 11. 放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被称为“放殃”,寓意放走灾祸。 12. 斗草:一种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的游戏,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 不同地区可能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端午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