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礼”的传统内涵和核心意义?
刘辉:“礼”的观念起源很早,见于卜辞,作“豊”,为祭神的器物和仪式。到了周朝,“礼”被推演为区分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后来汉代将“礼”规定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成为当时和后世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形成“礼教”。宋明理学时期,“礼”成为天理的表现形式,守礼即是循天理,失礼就是悖天理。所以“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既是一个政治的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和文化的概念,其传统内涵是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礼”是儒家思想推崇的“礼”,它是一种社会基本伦理观念、组织结构和行为准则,是各种含义的一个综合体,它不仅是礼仪,也包括礼乐、礼俗、礼制、礼教等多方面内容。
曹保明:“礼”不是无端形成的,它源于自然,是中国人朴素价值观的体现。一般认为,是古人出于统领民众、规范社会、繁荣国家等方面的考虑,把一些原始祭祀活动仪式化,并赋予其一定意义。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可见礼的核心意义在于人与天地关系的明确、人伦关系的构建和政治体系的稳固。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