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李昊轩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5-17 16:53:49

组员:李昊轩、陈君豪、艾鹏飞、杨元涛、杨峰、陆晨涛、黄子欣、李诗媛、曹蒙蔚、黄健庭、夏文婧

点赞 (1)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晨涛发布于:2018-05-17 20:40:07

未来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还是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美好生活的实现,不能仅仅止于畅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全体国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5-17 20:41:42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中,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20次。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至2017年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全部完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晨涛发布于:2018-05-17 20:42:20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对人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最暖心回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44:30
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突出了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一个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实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45:20
习*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分别主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进步的高度,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5-17 20:45:55

十九大报告做出的表述表明,中国不仅仅是在解决环境问题,而是要给人类打造一个新的生态文明形态,这个没有前车之鉴的举措意义重大。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如此表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5-17 20:46:38
其次,建立绿色发展经济体系。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46:4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就是在全面协调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不断地促进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整体进步过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47:16
其中物质文明是根本,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灵魂,社会文明是条件,生态文明是基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助于更加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价值取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5-17 20:47:34
再次,实施绿色治理重大工程。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林草田江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绿色治理工程。遏制和逐步降低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保护和加快修复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消耗总量和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通过不懈努力,到二○三五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5-17 20:50:26
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福州大学-陈君豪发布于:2018-05-17 20:52:33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区域、城乡、陆海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我国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分布面积大。要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坚持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结构,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协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5-17 20:52:59
打赢蓝天保卫战、综合治理水污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必须要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城乡融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将产业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张纳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发展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53:1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反映了对人民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等整体权益保障的价值诉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55:27
 十九大报告还将美丽中国建设上升到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56:07
 十九大报告还将美丽中国建设上升到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0:59:04
目前全球相继出现的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人口爆炸、土壤毒化和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也不可能短时期内解决,需要世界各国深化生态合作共治。美丽中国建设将为美丽世界建设和促进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元涛发布于:2018-05-17 21:02:46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5-17 21:07:10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骆建华认为,当前中国“最突出的不平衡之一”,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5-17 21:08:46

中国没有重复西方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当经济进入新常态,绿色发展变成了实践。这和调结构的供给侧改革同步进行,中国发展理念实现了更新升华。绿色发展理念也扭转了各级地方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在民间,也形成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使全社会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5-17 21:14:07

美丽中国需要绿水青山和蓝天碧水,但不是回到农业时代的田园风光。那是乌托邦的幻想——美丽中国是现实主义的——现代化是核心,绿色发展是主旨,科技创新是动力,民生可感是目的。中国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美丽中国会让中国更美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元涛发布于:2018-05-17 21:16:49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大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就是要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1:17:47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破除将富强与美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思想认识,坚持富强与美丽的辩证统一观。某些人认为,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谋求富强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就要从自然界大肆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定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5-17 21:18:21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纠正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态治理。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虽然对美丽中国建设有了主动性和自觉性,但缺乏对自然规律和生态治理规律的认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5-17 21:25:54

李干杰强调,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这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5-17 21:54:44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着眼长远。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5-17 21:55:32
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起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我认为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随着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优美环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就是资源,美丽环境就是生产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5-17 22:08:20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污染防治成为今后三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总书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5-17 22:38:24

十九大报告还将美丽中国建设上升到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5-17 22:41:02

目前世界性的生态问题正以对全球居民严峻挑战的基本特征呈现出来,要求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行应对和解决。从生态问题具有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看,某一个局部性、区域性的生态问题都有可能逐渐波及到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如热带雨林被毁会促使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破坏正常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从而促使整个人类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