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观点,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其民生思想。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表明我党狠抓民生的奋斗目标和决心,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做出了全面规划和设计,为新时代杭州作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针。
习*新时代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指出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习*指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他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