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易春利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易春利发布于:2018-05-03 20:00:36
组员:易春利,张貌貌,吕易宣,黄曦,陶茹旖,赵祎玮,冯雨薇,徐燕,李香
点赞 (0)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0:53:10
文化发展的方向何在?文化选择的定位何在?这是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念选择和发展的前提性问题。当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边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和西方文化及价值观被盲目追捧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坚持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血脉,并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从根本上保证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的正确方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5-03 20:53:2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0:54: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的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自信,表现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传承,表现在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开放心态和批判选择性地肯定和吸收的态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5-03 20:54:25
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0:54:53
牢牢抓住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是反映国家与人民目标和利益诉求的价值观力量。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古训,四维张,则国兴,四维失,则国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5-03 20:55:34
能够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管理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扩大与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国际经济安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03 20:55:44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之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不同的消费观,生产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产品,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0:55: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关个人之道德,又乃民族之大德。价值观涉及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理想追求、发展目标、制度规范和行为标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们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它从整体上回答了国家发展的目标、社会前进的方向、公民行为基本准则的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0:57:08
中国价值观念的日益彰显,突出地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显著成就,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等方面达到了新的境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03 20:57:26
完善学校设施。在现代大学校园里,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园网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精选整理思想导向正确、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献,发挥好图书馆文化保存和传播的功能;要充实更新仪器设备、提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发挥好实验室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功能;要建设开发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发挥好校园网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的功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03 20:57:51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文化产业的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使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文化+”的效用日益彰显,有力推动了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03 21:00:54
加强视觉形象设计。视觉形象设计是大学形象设计中最直观的部分,它运用视觉传达的方法,通过一系列识别符号来展现学校精神风貌。大学视觉形象设计具体包括校徽、校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标志建筑等等。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应注重将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学科特色等具象为符号、图形、实物、景观,形成系统化的视觉识别系统,助力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03 21:01:0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工程。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大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的历史文献,也是人类的文明遗产,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魅力之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坚持和发展了尊道厚德、义利兼顾、乐群贵和、和而不同、勤俭自强、诚信敬业、经世致用、天下为公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坚定的精神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想追求和精神气质,铸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根基,形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打造文化软实力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使其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03:00
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国家顶层设计所重视,在大学和中小学的国标教材内容编写和课程设置中,价值观的权重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和提高;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倡导正确价值观、反对错误价值观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主旋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04:43
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必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这已经日益成为共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注重落细落小落实,力求使之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生活中,日用而不觉,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03 21:05:05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03 21:05:29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思想基础。我国不仅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视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吸引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元化价值观与多元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能够让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06:06
彰显中国价值,提升国家形象。在现代国际社会,国家形象之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响或构成国家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在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中所宣示的价值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03 21:08:48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开展中国文国软实力建设,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众精神生活需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实现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此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还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09:12
世界发展新格局和中国地位新崛起,需要我们展示新的大国姿态、大国风度、大国形象。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的精神名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有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文明的精神元素;既传承了泱泱大国的包容风范,又秉持了谦谦君子的典雅风度;既坚持了勇于担当的正义之气,又坚守了关心人类的和平之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5-03 21:10:36
中国价值观念的日益彰显,突出地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显著成就,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等方面达到了新的境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国家顶层设计所重视,在大学和中小学的国标教材内容编写和课程设置中,价值观的权重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和提高;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倡导正确价值观、反对错误价值观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主旋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10:45
习*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发展“一带一路”的价值理念,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支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克服“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理念,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3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03 21:11:01

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11:27
在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五国会议等重要场合,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反复强调和积极传播共赢互惠的价值理念,用“一箭易断、十箭难折”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反响强烈。同时,我国在国际救援、维和行动和扶贫减贫等实际行动中努力践行的人道主义和人类关怀,有力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观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03 21:11:29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发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6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03 21:15:43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17: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矛盾已经转换。传统物质文明进展步伐已经放慢,因为城市工业化已将社会各项硬性设施布局基本完善,物质野蛮增长期已经过去,互联网又已经把所有信息链接搭建完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19:09
新时代东风催生以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强劲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强国,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更好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现代化。引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创新转型升级相互促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由大转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彰显文化是国家的血脉、也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魂魄、更是人民日夜向往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03 21:21:43
这个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包括各个方面,它不仅是指中国经济崛起、人民富起来,也包括中国文化立场、中国文化价值观逐步为世人所接受、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有意义。文化建设要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0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03 21:22:2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学生做完大学生,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