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龙彦霖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发布于:2018-05-03 18:40:19
文化软实力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倩怡发布于:2018-05-03 20:07:2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决胜小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抢占事关全局的战略制高点,努力抢占文化精神制高点,规则制定、技术创新、军事变革的制高点。前瞻性科学制定“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现代化战略”。彰显文化知识创新比物质意义上创新更为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更好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因素对内发挥强大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统一思想深改铸魂,解决民心向背的问题,解决依*治国、以德治国的问题,依宪行政,更好夯实巩固政权根基。对外产生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坚持初心四个自信深化改革前瞻性科学规划“为中国治理更好现代化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发布于:2018-05-03 20:07:45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高度重视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踏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发布于:2018-05-03 20:08:1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系统提出来的,在十九大上作了进一步强调。“四个自信”的提出,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信念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视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发布于:2018-05-03 20:09:35
中华文化是中国道路的历史来源。我们常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讲道路不能不讲文化,讲文化则不能不指向道路。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11月8日在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时自豪地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从根本上有助于增强和丰富对中国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发布于:2018-05-03 20:10:14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高地,激发全体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发布于:2018-05-03 20:10:58
十九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这一实践成果,并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升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的基本内涵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之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发布于:2018-05-03 20:14:06
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发布于:2018-05-03 20:16:22
文化软实力的特点 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文化软实力以精神因素为主,但不单纯是精神因素。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蕴含价值理念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通常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例如,一定的文化价值需要通过一定的器物表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把文化观念同物质产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文化产品来承载、传播价值理念。文化作为影响现实生活的实际力量,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如果脱离一定的物质载体、物质形式和物质实践活动,文化观念就难以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难以成为软实力。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随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推进,文化民族性和文化世界性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一国文化往往是民族发展和世界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物。如果削弱了民族性,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难以在本土扎根和生长,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如果削弱了世界性,文化就难以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基础上,难以获取广泛的思想资源,难以引起世界范围的共鸣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在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层面上努力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有机结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发布于:2018-05-03 20:18:44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发布于:2018-05-03 20:21: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进百姓、走在实处、走出新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发布于:2018-05-03 20:24:36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要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讲中国故事有很多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讲中国品牌的故事。他说,高水准的品牌具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功效,一部手机、几部韩剧就塑造了韩国的科技、文化形象。我们也有许多标志性品牌和代表性人物,蕴藏着许多人们爱听愿听的故事,比如,航天、高铁的科技创新故事,华为、阿里巴巴的创业创造故事,袁隆平培育超级水稻的故事。要把这些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娓娓动听,使之成为当代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   中国品牌是中国故事的精华部分,中国故事是中国品牌的生动载体。讲好中国品牌的精彩故事,弘扬中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现中国独特的魅力,让优秀品牌的能量助力国家形象升级,让拥有悠久深厚文化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倩怡发布于:2018-05-03 20:32:09
为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制高点,努力夯实奠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实根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三文汇聚熔铸升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倩怡发布于:2018-05-03 20:32:45
为十九大中国进入新时代伟业提供有力保障,为丰富发展支撑弘扬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事业新时代,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自主创新支撑重建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八路军”。就要从战略全局和根本性体系性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牢牢抢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制高点,始终贯穿国民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编制新时代“史记”“资治通鉴”“百科全书”等从根本上统一文化思想意识形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倩怡发布于:2018-05-03 20:33:36
努力构筑中国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包括价值观的发展始终处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文化思想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当中。文化发展的方向何在?文化选择的定位何在?这是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念选择和发展的前提性问题。当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边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和西方文化及价值观被盲目追捧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把坚持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血脉,并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从根本上保证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的正确方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发布于:2018-05-03 20:36:42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发布于:2018-05-03 20:36:51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首先,理念创新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一是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二是保障网络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三是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四是创新互联网技术。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积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发布于:2018-05-03 20:43:33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首先,理念创新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一是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二是保障网络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三是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四是创新互联网技术。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气力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积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冰淇发布于:2018-05-03 20:55:11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冰淇发布于:2018-05-03 20:56:19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贯穿于创新链的各环节之中。创新需要发挥好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主体责任,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缩短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实践之间的距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发布于:2018-05-03 21:36:51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为此,就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要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