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学习
共享课程
集体备课
考试公示
领课群
排行榜
登录
注册
课群话题
>
话题详情
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龙彦霖小组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
发布于:2018-04-26 19:33:20
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
点赞 (0)
回复
1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
发布于:2018-04-26 19:48:4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部署,为科技领域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迸发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把握“新时代”方位,从“跟跑”到“领跑”,担当新使命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
发布于:2018-04-26 19:52:32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3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邵心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2:46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4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陈红月
发布于:2018-04-26 19:53:38
十九大大会确定了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奋斗目标的设计与“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同样的历史意义,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反映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我加压、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新的奋斗目标,必将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5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邵心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3:47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角。科技部党组高度重视,提前研究《科技部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作出具体部署;大会后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十九大精神,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进行动员部署。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6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19:54:1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7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陈红月
发布于:2018-04-26 19:54:13
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若干重要领域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政治优势,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担当起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攻坚克难,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8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邵心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4:2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9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19:54:5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0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邵心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4:51
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1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邵心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5:37
新时代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顺利实现迈入前沿的战略转型,彻底破解“李约瑟之谜”,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命题。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基础性工程,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2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19:55:52
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3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邵心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6:07
创新型国家从建成到走向前列,我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大挑战。我国有庞大的和升级中的国内需求、低成本大规模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劳动大军、快速提升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日益增多的创新创业群体等优势。发挥好中国优势,充分释放创新潜力,让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到实处,以下七个方面是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4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陈红月
发布于:2018-04-26 19:56: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坚持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和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5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
发布于:2018-04-26 19:56:37
一是有责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6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19:56:42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握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7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19:57:16
以增强本领为关键,切实发挥好党建的保障和助推作用。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瞄准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着力提升“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8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陈红月
发布于:2018-04-26 19:57:33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在应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汇融合。只有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9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王冰淇
发布于:2018-04-26 19:57:50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0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
发布于:2018-04-26 19:58:18
在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是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坚持发挥好高校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职能,牢牢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推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相互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1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王冰淇
发布于:2018-04-26 19:58:3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2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龙彦霖
发布于:2018-04-26 19:58:47
在总结5年成就时,总书记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3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周金晶
发布于:2018-04-26 19:59:41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4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胡倩怡
发布于:2018-04-26 19:59:5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部署,为科技领域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迸发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5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20:00:00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6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20:00:47
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政治优势,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担当起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7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王冰淇
发布于:2018-04-26 20:00:51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8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胡倩怡
发布于:2018-04-26 20:00:5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29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20:01:25
在工业管理帮助人类取得标准化、高效率的同时,其思想与行动的范式却在不断限制人类的创造力。在一个以变革与创新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中,无论是传统管理还是后现代管理范式,都无法有效地应对创新的挑战。本书尖锐指出传统管理的种种不足,积级倡导领导与服务在当代各类组织中启动创新、支持创新的价值,并努力介导管理-领导-服务的良性互动,最终建构更多富有创意与活力的创新性组织,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30F
来自
上海海洋大学-徐成翔
发布于:2018-04-26 20:02:13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中华名族复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加载更多
取消
回复
1
2
▸
GO
发布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