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张月芳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月芳发布于:2018-04-26 18:05:00
组员:左华颖,王璐琰,汪敏,袁逸婷,夏晴阳,张誉凡,李沈妍,李颖,殷海童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逸婷发布于:2018-04-26 19:01:1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实现 " 中国梦 " 伟大构想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可以从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三个层面着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左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1:40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沈妍发布于:2018-04-26 19:02: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不仅再次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突出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还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系统部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誉凡发布于:2018-04-26 19:02: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左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3:09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部署,为科技领域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迸发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晴阳发布于:2018-04-26 19:03:38
根据十九大报告所确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此需要明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所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逸婷发布于:2018-04-26 19:03:38

政府建立激励机制和塑造创新环境。首先,政府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引导作用。要加强引领和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交叉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其次,政府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着力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推进自主创新提供制度机制上的保障。再次,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3:45

作为“十九大”最重要的词语之一,有三次明确提到了创新型国家建设:1、肯定以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2、提出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法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敏发布于:2018-04-26 19:04:10
 把握“新时代”方位,从“跟跑”到“领跑”,担当新使命,紧盯“强起来”目标,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世界难题”,展现新作为,统筹“引稳培”策略,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迸发新活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左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4:1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沈妍发布于:2018-04-26 19:04:28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4:37

过去的五年,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的系统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和第二大知识产出大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誉凡发布于:2018-04-26 19:04:42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殷海童发布于:2018-04-26 19:04:5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创新驱动也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对于5年来的巨大成就,大家洋溢着自豪之情;对于未来的美好前景,代表们满怀憧憬与自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5:11

重大工程取得成就,构筑国家最强科技网。如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C919、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左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5:24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电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6:12

我国的科技与制造业的结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超级计算是世界各国抢占的技术前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5年来通过加速赶超,中国的超级计算应用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感慨地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誉凡发布于:2018-04-26 19:06:27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袁逸婷发布于:2018-04-26 19:06:34

科研院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全球化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左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6:39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沈妍发布于:2018-04-26 19:06:47

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今后将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晴阳发布于:2018-04-26 19:07:01
在经济建设上,围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根据十九大的部署,有重点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取得创新成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殷海童发布于:2018-04-26 19:07:07

“天宫、蛟龙、天眼等重大工程中,几乎全部的国产化高端合金材料都是中铝公司提供的。科技创新,不仅让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中铝公司董事长葛红林代表说,近年来中铝公司通过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快成果落地,实现了“乘数效应”,加快了行业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型的坚实步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敏发布于:2018-04-26 19:07:13
在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是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坚持发挥好高校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职能,牢牢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推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相互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沈妍发布于:2018-04-26 19:07:17

以新5类科技计划为载体全面部署实施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建立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发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颖发布于:2018-04-26 19:07:18

通过首创“知识产权+互联网+共享经济+智能物联网”的“知联网”方式, 全面开放共享科技创新资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誉凡发布于:2018-04-26 19:07:19
60多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为什么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的“李约瑟之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要实现从追赶迈入前沿,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沈妍发布于:2018-04-26 19:08:29

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加强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科学家,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敏发布于:2018-04-26 19:08:32
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搭建更多潜心钻研、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誉凡发布于:2018-04-26 19:08:59
 新时代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顺利实现迈入前沿的战略转型,彻底破解“李约瑟之谜”,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命题。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基础性工程,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