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李昊轩、陈君豪、艾鹏飞、杨元涛、杨峰、陆晨涛、黄子欣、李诗媛、曹蒙蔚、黄健庭、夏文婧
讨论主题: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方针
组员:李昊轩、陈君豪、艾鹏飞、杨元涛、杨峰、陆晨涛、黄子欣、李诗媛、曹蒙蔚、黄健庭、夏文婧
讨论主题: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方针
基本方略既是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基本方略的内容,都带有原则性、根本性,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或理念,由此决定了基本方略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顺应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权益,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关注人民的呼声,以人民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尺度。还要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要,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点赞!
1663246 黄健庭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和具体的阐述,深刻地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十四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连续性特出来的宏伟蓝图、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国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出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对的,全面建成小康设是我国的终极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同向发力,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牵住问题的“牛鼻子”。
战略基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条件制定方针、描绘蓝图、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
1663246 黄健庭
要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刻地领会和深入地研究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主题,深刻领会和深入研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和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基本方略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两阶段的战略安排,都是着眼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而提出的目标要求。
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改革也包含着开放,改革与开放是相互促进的。开放是全方位的,重点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起点。用改革的方式、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使改革开放得到逐步深化。
1663246 黄健庭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特征、基础条件、未来发展实践要求以及我党自身发展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重大创新,是对*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路径,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军事战略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阶段和主要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工业的布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更新;动员体制的确立;国防工程的计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协同的组织;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战略后方的调配;以及如何抓好有关全局的枢纽和环节、适时实施战略转变、夺取战略主动权等。
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讲的是国家安全问题;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讲的是国家统一问题;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的是中国和世界关系问题;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体现了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深化,也体现了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推进,丰富和提升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及要求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我国要在2020年之前解决好全面脱贫计划,精准脱贫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政府会把更多好的计划安排和项目实施在贫困地区开展,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承前启后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接续奋斗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中国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和平是中国自古以来坚持的传统。
@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663246 黄健庭
十四条基本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科学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人民性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深入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四个坚持”2700余字,“人民”一词高达22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663246 黄健庭
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的方法和策略,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脉相承,形成统一整体。
十九大报告点明破题之钥:“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既坚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又为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十九大立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施工图,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下达了任务书。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超过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美元。之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按照从2021年到2035年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测算,到203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90万亿元、约合43.6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0.6万元、约合3万美元,届时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新时代发展蓝图。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作了新规划。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重大发展战略
十九大强调的一系列国家战略,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等,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比如,在核心理念上,鲜明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战略目标上,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总牵引,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步走”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呼应、高度契合;在创新体系上,既强调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又强调协同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创新,系统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中央党校教授董振华说:“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客观事实,坚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立场,科学回答新时代课题,为中国逐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