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是知识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青年群体,群体性心理特征突出,其心智处于成长、成熟期。特定的年龄阶段和特殊的身心特点使得大学生性情敏感,心理稳定性不足,情绪丰富且易变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程度和受社会影响程度的增加,与他们大部分的活动空间主要囿于大学校园内,交往范围相对狭小,参与社会生活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并存,由此大学生道德情操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理想化、多元化和个性化色彩,与主流道德走向和社会道德要求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当前多元文化带来的多方面、多渠道、多频率的冲击对其道德观念、道德评价、道德操守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着持续、多角度、多向度的影响。在新形势面前,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的历练中受到道德感召、熏陶和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其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践行能力,由此形成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相适应的道德情愫。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