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真实表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国家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立场,也是吾辈文化创作和文化产业工作者使命担当,结合实际和资源优势,在法治、艺术、美术、戏剧、诗词歌赋、传统医药、家风家训等方面寻找切入的心得,尽力为之。
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是治国的根本、标杆、底线。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法制法规和社会现实利益、家庭传统观念很多突破,激烈碰撞。
我们的法制建设,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法律但不能照搬,因为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现代化法制建设中,除了国家层面在不断努力外,社会力量也广泛参与,例如中国行为法学会,在探索法治走向人们行为法学通道、舆论渠道,以研究论坛、法治书画,高歌猛进,于教、于乐、于探究,让广大民众多方感知法律,规范行为,对维稳社会是极有利的。
一个大国,要能够反映和坚守大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引连环画与动漫结合发展,创造性转化。我们完全有信心,把连环画这种很好的文化形态继承下来,将连环画艺术推向国际舞台。
推动创造性转化“诗书画”。对中国诗书画,不是说现在搞一个官方气息很浓的,只有少部分人能参与的大展;而是要把诗书画深入到社区,让人民参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文化自信是一种“基本的”“基础的”“深厚的”“深层的”“广泛的”“持久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高度来认识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坚持文化自信,应以着力建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抓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三个取向,内塑民族精神,外树国家形象,把文化自信融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大众文化之中,让文化自信成为我们民族、国家和个人的精神状态。
牢牢抓住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是反映国家与人民目标和利益诉求的价值观力量。
中国价值观念的日益彰显,突出地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显著成就,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等方面达到了新的境界。
彰显中国价值,提升国家形象。在现代国际社会,国家形象之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响或构成国家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在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中所宣示的价值理念。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的精神名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有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文明的精神元素;既传承了泱泱大国的包容风范,又秉持了谦谦君子的典雅风度;既坚持了勇于担当的正义之气,又坚守了关心人类的和平之道。特别是习*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发展“一带一路”的价值理念,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支持。
我们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