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与世界
要求:每人至少十条,每条至少十个字 请大家积极发言
今天,分化的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多边主义,唯有全球方案才能解决全球问题。“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此评价中国的国际贡献。
应深刻认识这一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的提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像习主席在高层对话会开幕讲话指出的那样,世界政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自觉担负起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创新人类幸福生活新天地。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网络空间建设和治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一系列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加强顶层设计、法治体系建设、部门协调和社会参与。
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弄清这些理念内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所以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国德、国际之德。
一说国际权力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现状,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在前所未有的生态环保执法监管下,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能源消耗强度大幅度下降,我国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说共同利益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
三说可持续发展观。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网络空间建设和治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一系列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加强顶层设计、法治体系建设、部门协调和社会参与。
四说全球治理观。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的历程不可能平坦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如果世界政党高层和各国政治家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政治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一个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可以建成的。习*提出“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同样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不仅如此,甚至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走向,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要”,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