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人10条以上,每条不得少于10字
2.积极发言,再创辉煌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克服“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理念,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在杭州G20峰会和厦门金砖五国会议等重要场合,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反复强调和积极传播共赢互惠的价值理念,用“一箭易断、十箭难折”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反响强烈。同时,我国在国际救援、维和行动和扶贫减贫等实际行动中努力践行的人道主义和人类关怀,有力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观念。
上与下指的是中央与地方、主管机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及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等,解决好二者关系对于推进我国文化发展、文化繁荣兴盛至关重要。首先,从上的层面需要充分激发文化生产力,释放文化发展的巨大势能,在尊重文化属性、文化发展规律和生产规律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发展实际作出科学判断,制定相应法律、政策、规划等,充分发挥宏观导向、引领作用,营造健康文化生产环境;从下的层面需要看清“指挥棒”和“规划图”,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落地实施,完成“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
前瞻性科学制定“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现代化战略”。彰显文化知识创新比物质意义上创新更为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更好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因素对内发挥强大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统一思想深改铸魂,解决民心向背的问题,解决依*治国、以德治国的问题,依宪行政,更好夯实巩固政权根基。
其次,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优势,借助政策推动本地区本单位文化发展服务和供给,在夯实基层文化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建设力度,实现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的繁荣。在操作层面把顶层设计中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地方反映上去,形成良性互动。再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知识创新提供保障。尽快改善文化领域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完善及执法不严等状况,从法律的层面保障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权益,形成保障创新、促进发展的政策氛围。最后,要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共识,搭建良好平台和成长空间,进而增强我国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原创性。
为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制高点,努力夯实奠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实根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三文汇聚熔铸升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随着全球一体化加速以及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加,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的文化交流虽取得了长足进步却仍处于不对等地位。由此,我们一是要积极探索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粹的“世界语言”和“国际表达”。
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当代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时代感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并借助现代化、国际化元素,探求它的国际语言和世界表达。
二是在文化供给上打破国别界限,推行“无国界供给”。这同时也呼应了习*总书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张。众所周知,好莱坞富含中国元素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取得了不俗成绩,我们也可以借鉴外国的文化元素,把其应用到中国的文化产品创作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文化表现,培养国际化的受众。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上打破国别界限,这本身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三是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彰显中国文化魅力,需要我们着力扶持一大批有自主核心技术、广阔市场前景、雄厚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事业,鼓励他们树立品牌意识,制定发展规划,逐步走向国际文化市场,更好的推广中华文化、让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进而构筑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大大激发人民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