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的全过程。 1. **术前阶段** - 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例如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确定手术风险。 - 完善相关检查。除了常规的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还会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特殊检查。如准备进行肺部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肺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 心理准备。医护人员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的必要性、风险和预期效果。患者可能会因为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忧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候适当的心理疏导很重要。例如,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其树立信心。 - 术前准备还包括肠道准备(如一些肠道手术需要患者术前禁食、清洁肠道)、皮肤准备(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和备皮)等。 2. **术中阶段** -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在麻醉状态下,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团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 手术室护士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要协助医生传递器械,保证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并且做好手术中的无菌操作监督,防止手术感染。 3. **术后阶段** - 术后早期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可能会被送到重症监护室(ICU)或术后恢复室进行观察。例如,对于接受大型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在ICU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 伤口护理是术后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要定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感染迹象,及时进行换药处理。同时,疼痛管理也很重要,适当的镇痛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 - 康复阶段涉及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比如,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肢体的活动能力。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锻炼的时间、强度和方式等内容。 围术期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