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一、术前阶段
患者评估
这一环节包括对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例如,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在手术前需要更加细致的评估。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其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确定心脏能否耐受手术的创伤和应激。
还要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例如,通过肺功能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一些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手术风险会相对较高,可能需要在术前进行呼吸功能的改善治疗。
术前准备
患者教育: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例如,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前,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疼痛、肿胀,以及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身体准备:包括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调整。例如,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可能需要在术前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一段时间,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同时,对于一些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还包括患者的饮食管理,在某些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一定时间,如一般在全麻手术前6 - 8小时禁食、2 - 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误吸等情况。
心理准备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心理应激源。许多患者会感到焦虑、恐惧,担心手术的成败和术后的恢复。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沟通、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例如,向患者介绍手术团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二、术中阶段
麻醉管理
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手术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等。全身麻醉适用于一些大型手术,如开腹手术,它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感觉不到疼痛。而局部麻醉则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手术,如体表肿物切除,只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的神经阻滞。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操作
手术医生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操作。这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手术感染。例如,在进行腹部手术时,要对手术切口周围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器械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同时,手术医生要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手术部位的各种组织结构,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术中监测
除了麻醉医生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外,还可能包括对一些特殊指标的监测。例如,在进行心脏手术时,可能需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如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等,以便及时调整手术操作和治疗措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能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保护神经功能。
三、术后阶段
术后复苏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从麻醉状态中逐渐苏醒。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如果患者是全身麻醉,要防止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误吸等。对于一些大手术患者,可能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复苏和监测一段时间,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回普通病房。
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例如,对于腹部手术的伤口,一般术后1 - 2天更换一次敷料,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问题。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止痛药。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而对于中重度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