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 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
在1970年艾德勒 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 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 咽。
”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
。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 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 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 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 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 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 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 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