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曾琬越发布于:2024-09-24 19:02:22
君臣佐使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另有“君一臣二”、“君一臣三佐五”、“君一臣三佐九”等记载。后世医家亦多有阐发。张元素云“力大者为君”。李杲《脾胃论》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何伯斋《医学管见》云:“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张介宾《类经·方剂君臣上下三品》谓:“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两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刘茗发布于:2024-09-24 19:04:08
君臣佐使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另有“君一臣二”、“君一臣三佐五”、“君一臣三佐九”等记载。后世医家亦多有阐发。张元素云“力大者为君”。李杲《脾胃论》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何伯斋《医学管见》云:“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张介宾《类经·方剂君臣上下三品》谓:“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两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程可发布于:2024-09-24 19:29:11
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药理作用等方面,而这些知识都是基于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因此,在学习方剂学之前,建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朱敏秀发布于:2024-09-24 19:32:51
方剂犹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开启治疗疾病的大门。 不同的方剂就像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各具特色。有的方剂以其峻猛之力攻克急症,有的则以温和之态调养慢性疾病。在学习方剂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到中药的神奇功效,还能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方剂的心得还在于对药物剂量的精准把握。微小的剂量变化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治疗效果。这需要我们不断钻研,积累经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且,方剂的疗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观察和调整,与患者共同努力,战胜疾病。 总之,方剂是中医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体会和传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林易玮发布于:2024-09-24 19:33:23
使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另有“君一臣二”、“君一臣三佐五”、“君一臣三佐九”等记载。后世医家亦多有阐发。张元素云“力大者为君”。李杲《脾胃论》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何伯斋《医学管见》云:“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张介宾《类经·方剂君臣上下三品》谓:“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两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冯星源发布于:2024-09-24 19:39:06
君臣佐使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另有“君一臣二”、“君一臣三佐五”、“君一臣三佐九”等记载。后世医家亦多有阐发。张元素云“力大者为君”。李杲《脾胃论》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何伯斋《医学管见》云:“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张介宾《类经·方剂君臣上下三品》谓:“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两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简榕发布于:2024-09-24 19:41:28
“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含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明代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可见“君臣佐使”的含义是经过不断补充而逐渐完善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罗可发布于:2024-09-24 19:56:44
64x64 回复 6F 西南医科大学-简榕 今天 “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含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明代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可见“君臣佐使”的含义是经过不断补充而逐渐完善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