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用法: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三者为主药,它们具有卓越的利水渗湿作用。白术在此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茯苓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健脾运湿的功能,增强了整个方剂的健脾去湿效果。而桂枝作为佐药,其温阳效果有助于膀胱的气化,一旦膀胱气化正常,水湿自然得以排出。这种配伍方式,既能够通过淡渗的方法来利水湿,又可以通过健脾的方式运化水湿,再加上桂枝的气化作用促使水湿顺利排出,所以此方对于水湿内停引发的各种水湿证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
1. 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使其成为治疗水湿内停、小便不利等引发的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剂。通过加减变化,本方还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对于湿伤脾胃、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的情况,可以使用四苓散(即本方去掉桂枝)。若患者表现出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的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胃苓汤(即本方与平胃散的合方)。若水肿症状较为严重,可以酌情加入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具有化气利水作用的中药,从而增强利尿消肿的效果。对于湿郁黄疸、小便不利且湿重的情况,可以使用茵陈五苓散(即本方加茵陈)。现如今,本方还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于水湿内停的疾病。
2. 《伤寒论》中记载,本方原本用于治疗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证。这种情况下,膀胱气化功能受阻,形成蓄水证。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本方的利尿作用强于其中任何一种单味药,服用后尿量明显增加,并具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