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17:10
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现代科学技术为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剂型研制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临床应用方面,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方剂。对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疾病以及传染病、肿瘤等都有较显著的疗效。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17:28
《隋书·经籍志》:“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19:00
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 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已载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由于组方合法,选药精当,用量准确,变化巧妙,疗效卓著,被后世尊为经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何雨骏发布于:2024-09-22 22:19:39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根据病情的需要,合理地选择药物,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组成方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19:45
在伤寒方中所使用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栓剂、软膏剂、酒剂、醋剂、灌肠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等,几乎包括了除注射剂以外的所有传统剂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20:19
晋代仅存的葛洪《肘后方》中收载了大量验、便、廉的有效方剂,并首次提出成品药的概念,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剂型,贮之以备急用。隋代的《四海类聚方》多达2600卷,《四海类聚单方》300卷。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多首。宋代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太平圣惠方》, 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2万余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20:49
《和剂局方》载方297首,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成药典。金元时期有刘、张、朱、李四大家。刘河间善用寒凉,著有《宣明论方》、《伤寒直格方》等;张子和主张攻下,著有《儒门事亲》;朱丹溪长于滋阴,著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李东垣专于补益脾胃,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都对方剂的运用有所创建和发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21:20
《伤寒论》的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属风寒表实证。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针对主证为君药;桂枝辛温解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峻发其汗为臣药;杏仁肃肺降气,助麻黄以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麻黄、桂枝峻烈发汗之性为使药。由于“君臣佐使”为封建政体名称,现多改称“主辅佐使”或“主辅佐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21:53
分类科学的方剂分类法是研究古今成方的组成和临床运用规律的重要手段。历代医家对此进行过多种探讨和尝试, 有按病名、证候、功效、临床分科、 方剂结构、 病因、脏腑、组方、剂型等多种方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22:23
按病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查找应用。《汉书·艺文志》中的“经方十一家”载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金创方》等,以及《太平圣惠方》、《普济方》、《类方准绳》等,也都是采用这种分类法的方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葛婷发布于:2024-09-22 22:23:01
按证候分类《伤寒论》中,将方剂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证候变化分类,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明发布于:2024-09-22 22:23:03
《和剂局方》载方297首,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成药典。金元时期有刘、张、朱、李四大家。刘河间善用寒凉,著有《宣明论方》、《伤寒直格方》等;张子和主张攻下,著有《儒门事亲》;朱丹溪长于滋阴,著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李东垣专于补益脾胃,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都对方剂的运用有所创建和发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张雨婷发布于:2024-09-22 22:33:12
学习中医方剂的心得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脏腑学、经络学等,有助于理解方剂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2. **方剂组成的理解**:方剂通常由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组成,每种药物在方剂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学习时要记住每种药物的功能与适应症,并分析其配伍关系。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实际的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能够深化对方剂的理解。跟随经验丰富的医师,参与临床实践,能帮助更好地掌握用药。 4. **分类与应用**:了解方剂的分类,例如解表方、清热方、补益方等,有助于快速找到适合的方剂。此外,了解其适应症、配伍禁忌和可能的副作用非常重要。 5. **多做笔记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建议记录每个方剂的特点和使用经验,定期反思和复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6. **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中医方剂博大精深,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能够激发更深入的学习动力。 7. **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可以借助数据库、软件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方剂的查询与研究,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对中医方剂的理解将不断加深,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梁宁风发布于:2024-09-22 22:35:49
对于中药方剂的未来,我认为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天然、绿色疗法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药方剂以其源自天然、副作用小的优势,必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中药方剂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揭示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方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与中药方剂的邂逅中,我不仅收获了健康,更收获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我期待着中药方剂在未来能够继续绽放光彩,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徐若麟发布于:2024-09-22 22:38:02
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凝聚了千百年来无数医家的智慧与经验。学习方剂,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知识的掌握,更是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学习方剂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记忆大量的药物组成、剂量和功效只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临床应用。方剂的配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药物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如何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变化,都需要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临床经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剂学也在不断创新。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方剂中药物的作用机制。例如,对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滋阴补肾的传统功效,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等多重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方剂的现代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学习方剂,让我认识到,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传承,是对经典方剂的学习和应用,是对方剂配伍原则的深入理解。而创新,则是在现代科技的指导下,对方剂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周金霞发布于:2024-09-22 22:43:21
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 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已载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由于组方合法,选药精当,用量准确,变化巧妙,疗效卓著,被后世尊为经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康红发布于:2024-09-22 22:48:41
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 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已载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由于组方合法,选药精当,用量准确,变化巧妙,疗效卓著,被后世尊为经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周雨鑫发布于:2024-09-22 22:50:06
《隋书·经籍志》:“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玉桔发布于:2024-09-22 22:54:42
回复 2F 西南医科大学-杨语婷 今天 方剂学的重要性‌‌: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使用方法以及药物功效等。通过学习方剂学,可以了解不同的中药药材及其功效和特点,进而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制定合理的中药方剂。方剂学的学习对于中医临床实践至关重要,只有熟练掌握方剂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选择和应用中药方剂,提高临床疗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亭杉发布于:2024-09-22 23:10:19
大承气汤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半斤 (24g)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汪万春发布于:2024-09-22 23:10:55
方剂学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它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