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37:16
每一个方剂都是针对特定的疾病或症状而设计,药物的配伍与使用剂量都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38:25
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合理的药物组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39:41
方剂名人众多,其中彭怀仁、陈潮祖等是杰出的代表。彭怀仁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方剂学大师,他撰写的《中医方剂大辞典》等著作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潮祖则是中国现代中医药的泰斗,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医德情怀和医术高超为中医药事业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方剂名人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和研究的榜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40:37
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知识组成之一。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广大中医学习者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中医师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分析、运用方剂及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进行中医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42:15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生血,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养脾阴而补肾固精,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热而降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 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降肾浊;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肉之温,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肾阴之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42:58
四君子汤为补气剂,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组成,以补补脾胃之气,健运化职能,且渗利湿浊。 主治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气虚者。 适用症状:脾胃气虚导致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塘、舌淡苔白、脉虚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43:43
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在方剂的选择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45:08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针对性强、疗效确切、个体化治疗等特点。它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49:24
方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医事活动,其发展与中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紧密相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婉玲发布于:2024-09-21 18:51:02
方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方剂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已经提到了方剂的概念,尽管当时仅载方剂13首,但这部经典著作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