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临证组方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而灵活化裁,主要分为增减药味、增减药量、剂型变化三个方面。
1、增减药味:药物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因此药物的增减必然使方剂的功效发生变化。药味增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佐使药的加减,适用于主证未变而次要兼证不同的病例,这种加减变化不致于引起全方功效的根本改变。如银翘散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若兼见口渴者,是热伤津液,可加天花粉以生津。另一种是臣药的加减,由于改变了方剂的配伍关系,则会使全方的功效发生根本变化。如麻黄汤去臣药桂枝,则发汗力弱,而变为治疗风寒犯肺咳喘的基础方;麻黄汤加白术为臣药后,则成为一君二臣的格局,变成发汗祛风寒湿邪之方;
2、增减药量:药量是标志药力的,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用量各异,致使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亦不相同。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前方重用大黄四两为君,为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后方重用厚朴八两为君,为行气消满之方,主治气滞大便不通之证;
3、剂型变化:方剂的剂型各有特点,同一方剂,若剂型不同,其作用亦有大小与缓峻之别,在主治病情上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及用量完全相同,前者为细末,炼蜜为丸,用于中焦虚寒之轻证,作用较缓和;后者治疗中上二焦之虚寒较重者,取汤剂以速治。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