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穴位有哪些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小蓉发布于:2024-11-28 09:14:40
1、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功能包括清心明目、清热散风、通窍活络、壮阳益气。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等。 2、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功能包括培根固元、培肾壮阳,主治助孕、补肾虚、治痛经、治虚喘等。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功能调脾胃、降逆化滞,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4、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功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主治心痛、心悸、胸闷等心胸病证。 5、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功能镇静止痛、疏筋散风,主治感冒、咳嗽、牙痛等。 6、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斜下方。功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痛、呕吐、呃逆等。 7、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功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8、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功能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主治头目昏花、失眠等。 9、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 10、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功能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主治心悸、气短、胸闷等心肺疾病。 这些穴位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的效果。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何燕发布于:2024-11-28 09:18:35
足三里 -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 功效:它是胃经上的要穴,被称为“保健要穴”。经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系统的活力,有助于营养的吸收。无论是胃脘胀满、呕吐、泄泻等胃肠疾病,还是日常的养生保健,足三里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例如,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脾胃虚寒的状况。 关元 -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功效:它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对于培补元气十分重要。能够补肾壮阳、温通经络,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常用来治疗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问题,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而且长期按摩或艾灸关元穴,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萍萍发布于:2024-11-28 09:22:45
足三里 -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 功效:是保健要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力,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能改善肠胃功能、缓解疲劳等。 涌泉 -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 功效: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常按此穴有助于睡眠,还能调节血压、缓解头晕等不适。 关元 -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功效: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可用于养生保健,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健康有益,比如能改善宫寒、尿频等情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易超发布于:2024-11-28 09:43:01
足三里 -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 功效:是保健要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力,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能改善肠胃功能、缓解疲劳等。 涌泉 -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 功效: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常按此穴有助于睡眠,还能调节血压、缓解头晕等不适。 关元 -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功效: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可用于养生保健,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健康有益,比如能改善宫寒、尿频等情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肖敏发布于:2024-11-28 10:04:03
足三里 -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 功效:是保健要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力,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能改善肠胃功能、缓解疲劳等。 涌泉 -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 功效: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常按此穴有助于睡眠,还能调节血压、缓解头晕等不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