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认为其有诸多重要作用: 一、诊断作用 1. 反映病症 -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特定穴位上出现压痛、敏感、迟钝、麻木、皮下结节、皮肤色泽改变等异常反应。例如,胃肠疾病可能在足三里穴出现压痛;肝病患者可能在期门穴、肝俞穴有压痛或结节。 - 医生通过按压这些穴位,可以辅助诊断疾病,了解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二、治疗作用 1. 近治作用 - 指穴位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 - 例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等穴位,都能治疗眼疾;耳周的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可治疗耳部疾病;胃脘部的中脘穴可治疗胃痛、呕吐等胃部病症。 2. 远治作用 - 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症。 - 例如,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不仅能治疗手腕局部的疼痛,还能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除了可治疗下肢病症外,还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 3. 特殊作用 - 某些穴位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着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 例如,针刺内关穴,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在心动过缓时可加快心率;针刺天枢穴,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 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三、保健作用 1. 预防疾病 - 通过艾灸或按摩某些穴位,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 例如,在季节交替时,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小儿推拿补脾经、补肾经等操作,有助于增强小儿体质,预防疾病。 2. 养生延年 - 长期对特定穴位进行保健操作,有助于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养生延年的效果。 - 如经常按摩涌泉穴,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等功效,有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常按关元穴,可培补元气,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