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权益及法律保护措施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华俊涵发布于:2024-05-06 21:43: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权益保障问题,如就业歧视、劳动合同纠纷、薪酬待遇不公等。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律保护措施。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权益及法律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权益 1.平等就业权 平等就业权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享有与其他求职者同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这些歧视现象严重侵犯了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 2.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招聘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信息。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等情况。然而,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故意隐瞒或虚假宣传,导致大学生在入职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远,侵害了他们的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自主选择权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选择职业。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选择职业。然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自己心仪的职业,选择不喜欢或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成就感。 4.劳动报酬权 劳动报酬权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和双方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大学生工资,或者以各种名义降低大学生的薪酬待遇,侵害了他们的劳动报酬权。 5.休息休假权 休息休假权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休息和休假。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强制要求大学生加班、值班,或者不给予他们法定节假日休息,侵害了他们的休息休假权。 二、大学生就业法律保护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我国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地域、民族、宗教信仰等为由拒绝录用劳动者;《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情况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行为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存在就业歧视、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行为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3.强化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行为进行曝光,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维权,对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勇敢说“不”。 4.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求职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就业后,要积极履行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大学生就业权益及法律保护措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健康成长。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