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以下是一些中华诗词相关的名词解释: 古体诗:古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篇幅长短不一。古体诗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中国诗词的早期形式。 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诗歌体裁,它与古体诗相对,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则有四句。 格律词:词是古代诗歌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词有固定的词牌,每个词牌都有其特定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叠:在词中,叠字的意义是重复。词的下片称为叠,有叠句、叠字、倒叠字和叠韵等不同的形式。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 变: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这叫做一变。 遍:遍是词的上下部分,可以称为上下遍或上下片。 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 么:一首词的下遍。 结拍:词的结尾处,谓之结拍。但结拍井非结句。 换头:词从单遍发展为两遍,下遍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 转调:一个曲子,原来属于某一宫调,音乐家把它翻入另一个宫调,节奏既变,歌词亦变,便出现带“转调”二字的词调名。 双调: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促拍:所谓“促拍”,就是乐曲节奏的改变,不过从歌词的字句之间是看不出来的。 偷声: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减叫做偷声,与移宫转调有关。 这些名词涵盖了中华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了解它们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华诗词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点赞 (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