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明节,不得不提起上巳节和寒食节这两个在古时著名的两个节日,和清明节的关系尤为紧密,据寒食节就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其中寒食节尤以介子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先人的风骨与气节。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荒郊野岭处饥肠辘辘,随臣介子推割肉以使重耳充饥,不求回报,但愿尊一贤良君主。十九年后,重耳成了国君,即晋文公,然介子推不愿行居功讨赏之事,且看朝政腐败之势,加之母亲需要辅以鹿乳来治病,便打好行李,辞官来到了绵山定居。后重耳在大臣的提醒下,想起介子推,希望请介子推重回朝政,然而介子推并非追名逐利之人,毅然推却。重耳难在茫茫绵山寻到介子推的踪影,其手下见状便放火烧山,却不想介子推与老母宁愿抱树而死,也不愿失了气节。
重耳在老柳树下见到一衣衫,上面血字森森,字字珠玑:“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备受感动,将血诗藏于袖中,并改绵山为介山,定寒食节,不可生篝火,但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携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却见枯死的柳树绿枝千条,将这棵树名为“清明树”,并定这天为清明节。重耳将血诗绣于衣襟,时刻提醒自己执政清明。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