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也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进一步部署。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不断夯实根基。
近日,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中国天眼传来好消息,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1000颗,包括许多新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极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射电天文领域的话语权。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在天津验收并投入运行。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也全部建成。
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上,“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正在进行新一轮实验,验证未来聚变实验堆高效运行的可能性。
位于东莞松山湖畔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开放以来,已完成17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磁性量子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上海张江科学城,再到北京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正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截至目前,我国已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超过60个,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我们要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利用好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充分地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力量、资源要素和人才队伍开展联合攻关,为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强化科技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