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总书记田间地头话农事
新华社客户端
2024-04-12 21:35北京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扛麦子都不能换肩”“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抓住种子这个要害”……
前不久,*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许多细节,反映出他对农事生产的熟悉与重视。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时在梁家河做过农民和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又在多个地方领导岗位上分管过农业,*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怀有深厚感情。
岁月奔流,耕耘树艺的活计不忘、吃苦耐劳的本色不改、重农固本的情怀不移。
(一)干农活:一看就是“老把式”
今年4月初,总书记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熟练地扛起铁锹走向植树点。人们发现,5年前,总书记参加植树时顺势扛起铁锹;35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也是这样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垄同群众一起劳作。
“总书记一看*农活的‘老把式’”“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人民群众由衷地感到亲切。
左图为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在田间地垄同群众一起劳作;中间图为2019年4月8日,*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右图为2024年4月3日,*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朴素作风,劳动本色,其来有自。
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从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到打井、修梯田、建沼气池,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
在乡亲们眼里,知青*“干活不惜力”:打坝夯石,满手掌的水泡磨出了血也从不“撒尖儿”;十里山路,挑沉甸甸的两捆麦子长时间不换肩。
“我在农村插队时,扛麦子都不能换肩,换肩抖一下,麦子就会掉下来浪费了。”前不久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忆及那段“不换肩”的往事,道出其中的奥秘。
山高水长,本色依旧。在田间地头,总书记常对老乡说“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在国外走访农户时,他用“我当过农民”介绍自己;在湖南湘西一片柚子林中,熟练地帮村民摘下柚子;来到甘肃八步*场,拿起一把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劳动……
不经意间流露的质朴本色,折射出岁月深处的磨砺。
(二)谙农事:“南方不插五一秧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总书记深谙农事之道。
2023年11月10日,*总书记在河北涿州万全庄村村边农田察看大白菜长势。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3年7月,在湖北鄂州,总书记走进水稻育种基地,拔起一棵稻苗察看分蘖情况,夸奖“很壮实”。
2021年10月,山东东营。正值大豆收获季节,总书记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2023年11月,总书记在河北涿州考察,中途临时下了车,见到上个月刚播种的冬小麦已经出苗,称赞“墒情不错”。一旁是菜地,总书记俯身摸了摸白菜菜心:“已经长实了”。
……
纵横阡陌间,看作物长势、观稻粒成色,总书记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掂量粮食收成,牵挂“中国饭碗”。
上个月在湖南常德考察时,*总书记走进农田深处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共话春耕。看到刚刚播下的稻种,总书记关切地问:“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开始插秧?”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农谚脱口而出,体现出总书记对抢抓农时的重视和了解。
2021年9月13日,*总书记在陕西榆林高西沟村考察,同农民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要听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了”“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总书记对这些谚语烂熟于心,是因为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同乡亲们交流起来更是自在亲切。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