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麦克风,为什么还需要记者?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孙小茜发布于:2024-11-10 19:56:01

当下,信息无“触”不在,公屏内外、大号小号、社交平台,既是获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碰撞思想的意见场。

有人因此说,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皆是记者”。真的是这样吗?

“人人都是记者”,从严格意义来说应是“人人都是记录者”,因为记录者并不等于记者。那么记者,到底是什么?

*的追寻者。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寻求*是记者的天职。在流量至上逻辑大行其道的当下,追问*的新闻人显得弥足珍贵。

在人们眼中,记者整日奔波、笔耕不辍、披星戴月、全年无休。在全媒体时代,24小时开机,365天待命,更是记者的常态。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事件核心,不畏艰难险阻,刨根问底,只为抵达*,给公众呈现最真实的面貌。

正义的发声者。在调查报道的路上,在突发事件的现场,记者们铁肩道义,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弱者发声,为正义呐喊,让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得以传播,让事实和*彰显力量。

故事的讲述者。“最美的风景就在采访的路上,最好听的故事在新闻现场。”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和事件,向人们展示精神的世界、人性的温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们努力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的表达,将一个立体、全面、多彩的中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技术变革形塑了全新的传播生态。特别是近十年来,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部署,从“相加”走向“相融”,从“相融”挺进“深融”,记者始终以专业精神,筛选、整理、解读着海量的资讯,留下历史的底稿。

那么,今天为什么还需要记者?

冰冷的算法无法替代人性的共振。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新近发生的”首先要作出正确的“事实判断”。而甚嚣一时的“摆拍”、“演义”让人们对“亲眼所见”的故事情节真假难辨;每天的“热搜”流量汹涌,却充斥着大量的鸡毛蒜皮,反而使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信息被忽视、被掩盖。

注意力是信息时代的稀缺资源,而算法驱动却往往会误导受众的“价值判断”。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总体把握,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共鸣,而这是算法无法实现的。而身处一线的记者,不仅可以立体地描述事件整体的脉络,还能发现“隐秘的角落”,倾听“沉默的声音”,因而呈现更多元也更“人性化”的视角,从而帮助人们打破“算法”的垄断、信息的“茧房”。

喧哗的众声无法替代理性的思考。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但与之相伴相生的是,海量信息的汇聚难免泥沙俱下,有时信息真伪难辨,有些观点失之偏颇。

信源越庞杂,越需要专业力量的守望和坚持,越需要记者站出来,把对现实的来龙去脉,因果的是非曲直,汇聚于笔端、激荡于文字,破除信息的迷雾,看到事件的*。

速成的大模型无法取代价值的考量。

大数据时代下,新闻内容生产朝着智能化发展,但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价值。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缺乏人类的思考能力、人类的情感,无法像人类一样带着温度、共情心去观察和思考,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技术伦理问题。

技术发展的当下,尽管新闻的“皮相”越来越炫目,但记者专业生产、传播价值所形塑的新闻“骨相”依然无法被取代。

记者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

在快节奏中下足“慢功夫”。

“快点,再快点!”争分夺秒是记者的常态,只为能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大众。

然而,越是被快节奏包裹,越需要做深、专、精的“慢新闻”。从选题策划、现场采访,到深入调查、构思写稿……在追踪新闻事件时,往往需要记者在快节奏中下足“慢功夫”,做好最基础最重要的采访调查,尽可能掌握客观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提问,捕捉细节、深入挖掘,报道才会有思考,有观点,有深度。这个“慢”不是“磨洋工”,而是“练真功”。

在守正中求新求变。

“文章合为时而著”,“笔墨当随时代”。今天,面对舆论场的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记者如何在一次次热点事件、一个个重大关切中去争取受众、赢得人心?

既要“守”,继承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优良传统;又要“变”,积极尝试、积极创新,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比如,掌握新技法——加强议题设置能力,提高“麦克风音量”。在选题策划、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多提供信息增量、价值增量、情感增量,努力与读者共情共鸣。

用好新工具——在这样一个人机协作新时代,媒体人迎来了新的“角色转型”,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要学会与新助手人工智能一起合作。

在变化中坚持“长期主义”。

我们相信,每一个步入新闻行业的人,都曾被这样的理想召唤:用一支笔去针砭时弊,挎一台相机去“冲锋陷阵”,像斗士一样活跃在每一个新闻现场。但也毋庸讳言,近些年,传统媒体影响力受到冲击,有人难免经历职业困顿和迷茫。

对记者来说,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担当、一份使命与坚守。尽管时代变化、技术更迭,但打捞*、重申常识、赋予温暖,是值得追求的长期主义。好新闻永远有价值,从生产好每一件作品开始,从做好每一次采访着手,在变化中,守住初心。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孙小茜发布于:2024-11-10 20:20:59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王艺霏发布于:2024-11-10 20:27:38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李颖发布于:2024-11-10 20:39:42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杨梦涵发布于:2024-11-10 20:40:31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孙天慧发布于:2024-11-10 22:26:47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朱思颖发布于:2024-11-11 17:23:39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杨宇涵发布于:2024-11-11 19:16:26
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刘一晗发布于:2024-11-11 21:54:00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唐秀穗发布于:2024-11-11 21:54:25
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白杨发布于:2024-11-11 22:01:35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宋嘉兴发布于:2024-11-11 22:46:03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胡方陶发布于:2024-11-11 22:46:48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董美琪发布于:2024-11-22 12:35:16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杨梦涵发布于:2024-11-22 12:40:26
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苏仕煜发布于:2024-11-22 12:47:12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崔函绮发布于:2024-11-22 13:05:48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王家杉发布于:2024-11-22 13:06:30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汪岚宇发布于:2024-11-22 13:10:40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王语轩发布于:2024-11-22 14:35:20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刘一晗发布于:2024-11-23 19:43:02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朱思颖发布于:2024-11-23 20:25:07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付馨阅发布于:2024-11-23 21:15:06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杜虹霏发布于:2024-11-23 21:56:09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赵新然发布于:2024-11-23 22:07:43
在时间的洪流里,记者始终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挺立船头的“瞭望者”。不管技术如何迭代,传播载体如何演进,我们依然需要记者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