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校园霸凌的来源是什么?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楠发布于:2024-03-18 12:18:40

校园霸凌的实施者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职人员,甚至是对上学途中的学生实施暴力的其他社区成员。校园霸凌的行为包括侮辱、恐吓、排斥、歧视、打击等不友善行为。

点赞 (2)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刘兰发布于:2024-03-18 12:40:05
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目的。“欺凌”是无事生非、借题发挥,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征服感和寻求刺激等。如果老师、学生干部等正常履行职责发生的纠纷,或者基于另一方存在严重过错产生的纠纷,都不能称为“欺凌”。例如,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严厉批评某个违纪学生,学生干部在履行老师交办的工作中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冲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尤嘉慧发布于:2024-03-19 17:29:05
1.父母教育不当。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教师。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家庭中找到原因。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如:家长从小就向孩子灌输在外面不能吃亏的错误观念,等孩子上学后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很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家庭本身存在问题。有调查显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他们或家庭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去世,或是留守儿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晓璐发布于:2024-03-19 17:39:37
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对校园欺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些社会文化中存在暴力、攻击行为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家庭中受到虐待、忽视或不公正待遇,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学校,从而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依婷发布于:2024-03-19 17:55:27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张雅萍发布于:2024-03-19 18:06:54
一些霸凌者可能因为自身的行为问题、情绪管理困难、或者缺乏同理心等因素,导致他们倾向于通过霸凌来获得控制感、归属感或者释放压力。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父母的行为榜样等对儿童的行为模式有很大影响。家庭暴力、忽视或者过度溺爱都可能培养出霸凌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白颖欣发布于:2024-03-19 18:13:07
校园霸凌的因素有很多。可能由于施暴者的思想观念错误,没有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将自己的怒气撒到别人身上。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因为施暴者对生命的蔑视,认为别人的生命不值一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朱斌雨发布于:2024-03-19 18:18:54
- 教育缺失:在部分校园中,老师没有及时介入校园霸凌事件,也没有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家庭因素: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老师的教学引导是一方面,家长的责任也不能推卸。 - 现实环境影响:现在手机都很普遍,自媒体平台上一些暴力视频、游戏和网络资讯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这些他们所看到的,会造成暗示暴力行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诱导学生对使用暴力的行为做出反应,甚至是鼓励这种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吴心萍发布于:2024-03-19 18:19:50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父母的行为榜样等对儿童的行为模式有很大影响。家庭暴力、忽视或者过度溺爱都可能培养出霸凌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汪银莲发布于:2024-03-19 18:20:33
学生的个体因素也是校园欺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行为。此外,学生的个性特征,如外向性、攻击性、情绪稳定性等,也可能与校园欺凌的发生有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张增彬发布于:2024-03-19 18:20:54
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家庭可能存在教育缺失或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比如父母过于严厉或溺爱,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导致孩子在学校中可能采取霸凌行为来解决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洪晓静发布于:2024-03-19 18:21:03
校园霸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个人因素:霸凌者可能由于个人心理问题、情绪管理能力差、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以及缺乏同情心等原因,导致其在校园内对其他同学进行霸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鑫凤发布于:2024-03-19 18:21:32
父母较多的控制和高压管教、缺乏温情,易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使得儿童对父母的管教与要求变得不认同,表现出反抗和对立的情绪,在情感上表现得冷漠,缺乏移情能力。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易表现出攻击和欺凌行为。而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温情,则会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这部分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易成为受欺凌的对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韩晨希发布于:2024-03-19 18:22:03
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原因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 原因3:道德教育效果有限,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原因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原因5:违法成本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方云湘发布于:2024-03-19 18:22:14
校园霸凌的来源复杂多样。首先,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家庭矛盾、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其次,学校氛围和管理也是重要因素,学生间的竞争压力、师生关系紧张等可能加剧霸凌现象。此外,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导向,如过度强调竞争和成功,也可能促使学生采取霸凌行为。最后,个人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如自卑、攻击性强或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学生更容易成为霸凌者或受害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李淑婷发布于:2024-03-19 18:22:41
学生的个性特征,如外向性、攻击性、情绪不稳定等,也可能与校园欺凌的发生有关。也有可能是因为施暴者对生命的蔑视,认为别人的生命不值一提,以及 .家庭本身存在问题。有调查显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他们或家庭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去世,或是留守儿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黄碧晴发布于:2024-03-19 18:23:21
校园霸凌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个体心理因素上:一些学生在面对压力、挫折或自我认知问题时,可能选择通过欺凌他人来寻求自我肯定或转移注意力。此外,一些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如缺乏同情心、易于冲动等,更容易成为欺凌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方云湘发布于:2024-03-19 18:23:48
校园霸凌的来源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失当、学校管理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可能是其产生的根源。同时,个人心理因素如自卑、攻击性强等也容易导致学生采取霸凌行为。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可能加剧校园霸凌现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曾岚雨发布于:2024-03-19 18:23:49
校园霸凌的来源可能包括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具体原因因人而异,但通常与缺乏同理心、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叶惠彬发布于:2024-03-19 18:24:22
校园霸凌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与家庭教育、社会文化、学校管理和个人心理等因素有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鑫瑜发布于:2024-03-19 18:24:36
1.原生家庭对孩子的疏忽与放任。很多校园霸凌的都是因为霸凌者家庭自身的原因,父母没有以身作则成为好榜样,而是用自身各种不良行为影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热衷暴力,欺负他人的校园霸凌者。2.霸凌者对被霸凌者看不惯或者嫉妒不满等。有的霸凌者会仗着自身某些条件优越就对其他同学进行侮辱打压,另一部分霸凌者则会因为其他人学习好或者长得好看就心生嫉妒从而对他人做出欺凌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楚楚发布于:2024-03-19 18:24:50
自身因素: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的观念,导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违纪的。情绪自我管制能力欠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控能力差,不能正确估计行为的后果,容易采取过激行为。 家庭因素: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骄横,做事不顾后果,难以经受挫折和打击,心理素质差,遇事好冲动,容易产生极端思维。留守儿童过早接触社会,养成不良行为。家庭长期存在家庭暴力,孩子稍有不从就会遭到漫骂和毒打。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背景中存在暴力、攻击行为等不良现象,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网络上的暴力和攻击行为,如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可能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雨欣发布于:2024-03-19 18:25:37
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对校园欺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些社会文化中存在暴力、攻击行为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家庭中受到虐待、忽视或不公正待遇,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学校,从而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尹苏玉发布于:2024-03-19 18:25:46
校园霸凌来源于心智的不成熟,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在心里面或多或少会认为能够压迫,欺凌到别人是强者的象征,或是认为生活增添一些“色彩”,采访这类人后果大多是不知道的,也从未想过,他们更多由于心智发展的不成熟,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感受为首要,不去感受他人的处境,共情能力极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施雅芳发布于:2024-03-19 18:26:04
社会因素:社会竞争压力、学习成绩竞争和升学压力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折感,进而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暴力行为来发泄。此外,网络与媒体中的暴力内容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他们模仿这些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赖馨艺发布于:2024-03-19 18:35:31
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的观念。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足,导致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违法违纪行为。2、对情绪自我管制能力的欠缺。青少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控能力差,不能够正确估计行为的后果,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3、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其任性,骄横,做事不顾后果,难以经受挫折和打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刘阳阳发布于:2024-03-19 18:38:03
由于施暴者的思想观念错误,没有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将自己的怒气撒到别人身上。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因为施暴者对生命的蔑视,认为别人的生命不值一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鸿闽发布于:2024-03-19 18:40:36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自尊心、自信心、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对其他同学产生嫉妒、不满等情绪,从而实施霸凌行为。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社交障碍或人格缺陷,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成为霸凌者。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卓心怡发布于:2024-03-19 18:40:40
1. 内部原因: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或力量,通过向他人施加痛苦使自己获得快感,或者曾受欺凌或目睹过欺凌,怕自己也沦为受欺凌者。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暴力教育,经常打骂,缺少爱的关怀,或者家庭中缺乏父母或者监护人的关爱和指导,都可能导致孩子在校园中产生霸凌行为。 3. 学校管理因素:如果学校在课堂和其他活动中没有充分审查或者引导,或者在应对校园霸凌事件时,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可能导致校园霸凌事件发生。 4.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的消极因素会带来对人格和价值观的误导,引发学生进行霸凌行为,社会矛盾也容易在学生之间进一步加剧,导致冲突和暴力的爆发。 5. 个人因素:学生的高攀比心理,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等都会让学生走向校园暴力的深渊。此外,青春期的内心波动以及学生缺乏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同学进行霸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黄瑄发布于:2024-03-19 18:42:41
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的观念。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足,导致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违法违纪行为。   2、对情绪自我管制能力的欠缺。青少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控能力差,不能够正确估计行为的后果,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刘裕轩发布于:2024-03-19 18:43:09
家庭教育问题,自身意思不够,教育不到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