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书推荐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周晨雨发布于:2024-03-03 15:08:05

好书推荐是指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专业知识或兴趣爱好,为读者提供书籍的简要介绍、感悟和评价,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内容和特点,从而向读者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籍。内容可以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以及个人的阅读感悟和体验等。

1.好书推荐上需要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参与者姓名+学号;

2.好书推荐字数500-1000,建议推荐的书籍要积极向上;

3.好书推荐必须为原创,抄袭者将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4.将好书推荐的全文直接粘贴到易班平台“学霸养成记——晒好笔记、好作业”中好书推荐的跟帖栏目中。

点赞 (6)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吴彦婷发布于:2024-03-16 10:50:59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吴彦婷20221110514  是语文老师要求看的这本书,不然倒是也不会有机会去接触这些国外的书籍,初见即是厚厚一本,拿在手里倒是是挺有厚重感,我本就喜欢看长篇小说,当即就对他产生了兴趣,在五六本书中挑出了他。  生活在上流社会中的少爷聂赫留朵夫,原本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盼和希望,却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渐渐被同化,堕落于花天酒地;而玛斯洛娃原本也是一个渴望拥有简简单单快乐幸福的纯真女孩,却在受到一次有一次伤害中,渐渐丧失自我,放弃底线在长达八年的*生活中堕落。  如果他们没有遇见彼此,也许他们的生活就会这样罪恶却平静过下去,但是他们遇见了,聂赫留朵夫在看到那个女孩的一瞬间就认出了她,或许是因为她使他想起曾经那个美好的自己,他在她的目光中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他意识到自己的所做所为给她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他要帮她,为她,也为了他自己。  当他们在牢狱中相遇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震惊和害怕。因为他们都已经成为他们曾经最不想成为人,当看见那个曾经令玛斯洛娃魂牵梦绕那个少年,她那多年覆盖在自尊心上的灰尘在看见他时,陡然被风吹开,令玛斯洛娃感到害怕,无助与不愿面对,她不愿面对那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他,不愿面对如此不堪的自己,更不愿面对满身污秽自己竟就这般毫无遮掩的站在了那个满身光辉的少年面前。  聂赫留朵夫在一次次去探监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不公。他想变好,他要娶她来洗清自己的罪恶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亲友的鄙视的话语;当他想把土地分给农民时,看到的却是农民那充满不信任的眼神。他困惑了,他彷徨了,似乎他成为了他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当他想放弃时,他看见了她的改变。  他们被对方感动了,她不再用那种小市民的眼光来揣度他对她意图,似乎曾经一起美好的品格和思想都回到她,他们的身上。他们为了彼此而改变,因为彼此而复活了。她不愿意嫁给他害怕因为自己的肮脏影响他的名誉。  我突然想到网上有些人常常抱怨说,是外界的事物,压力,环境迫使自己改变了,成为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是外界造成你心灵的麻木死亡,但是我想说外界的因素只能改变你肉身所处的环境,他并不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变得自私,堕落,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你自己,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定。这让我想到了大卫科波菲尔,他在面对家庭的不幸,学校的虐待,朋友不好的影响与背叛时,他都可以即使发现自己的错误,认清是非,及时止损。内心依旧充满了爱与善良,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他也会为自己做最好的打算,会帮助朋友。  当你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包容一切时,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美好,你的内心会充满平静,贫穷他从来都不是你堕落的理由,例如梭罗他似乎很贫穷,但是他能够感悟人生,内心充满平静,快乐的生活下去,似乎这就够了。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依旧是少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赵乙欣发布于:2024-03-16 15:44:09

《我与地坛》史铁生 2002-09-01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图书 赵乙欣 20221118112 我第一次读到史铁生老师的文章是在上初中时,一篇夹杂在语文课本里的名为《秋天的怀念》的散文。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我家就住在离学校隔一条马路的地方,又也许我年龄还太小,不能理解文章里那种沉重的思念,但只是觉得这篇文章的词藻很华丽,剩下的就只剩茫然了。第二次翻开史铁生老师的作品是在去年,在离家三千公里的上海。一个人得了肺炎整天与病痛为生的日子里,我总会翻开《我与地坛》,从中汲取一些生命的力量。我不是偶然想起有这本书的,人只要一生病就会变的十分消极,那些日子里我整天都在思考,生活的本质,生命的意义,我不停的在想如果人生那么痛苦,那么活着究竟为了什么。那时的我终于我理解了史铁生老师失去双腿的那种愤怒和绝望,同时我也从文字中感受到,有时候生命中的痛,也是可以一种力量。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以地坛为线索,将自己的生命画卷和痛苦挣扎娓娓道来。在我看来地坛是使他灵魂重生的地方,在他被上天抛弃的时候,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只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只要进入地坛,他就不会感觉到彷徨,地坛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种人在失落的时候,躲起来能缓一缓的地方。在地坛中,他也时常思念母亲,人在感觉到委屈悲伤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我生病时也常常想到,如果母亲在我旁边该多好,我忽然才感觉到,从前的我不是勇敢,不是有勇气不害怕疾病,只是因为有母亲帮我分担了一切,只要她在我就不会感觉到悲伤。如何让你变得幸福快乐,母亲总比你思考的多。母爱可以是你反抗命运的勇气,在来得及的时候一定要大胆的向母亲说爱,这也是我从书中深切感悟的。除此之外,我把这本书蕴含的最大的人生哲理概括八个字“顺其自然,勇于反抗”,要去相信上天自有它安排,乐观的接受所有的困难,但如果上天硬要想将你打败,千万要站起来反抗,不要陷入消极的漩涡,往前看看走走,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开阔了。如果你也时常消极迷茫,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又或者是命运用苦难痛击了你,找个能让你安静的地方,打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刁一铭发布于:2024-03-18 21:07:48

《人生海海》 麦家 2019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刁一铭-20221110346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源于闽南的方言,意思是“人的一生犹如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起伏伏,但不管怎样总还是要好好活下去”。这也是麦家借由本书表达的主题。我们的人生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本书讲述了上校在时代穿行缠斗的一生,战争没有打败他,反使其愈挫愈勇;卧身于敌人之中,反使其坚定内心;被困于监狱之中,反使其沉淀。像大海一样,波涛翻涌,生生不息。而最终,将上校逼疯,仅有儿童智商,却是由于村落中人们共同的奚落和行为攻击。上校一辈子的污点是在抗战中被敌人所留的侮辱性的刺字,却成了同村同胞们的攻击利器。但最终成为“儿童”,被林阿姨照料对上校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被其小腹的刺字所烦忧,像个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最后林阿姨将上校小腹的刺字改为一幅画,她说:“死人不怕冷,只怕脏”。麦家曾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卓绝中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显然,麦家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将悲惨与乐观,人心与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

麦家笔下的这个故事, 底色是悲凉的,充满了悲伤、压抑而又薄凉的气息。就连人物所在的乡村都是阴森潮湿而诡异的。上校的一生就像谜一样, 状似迷宫, 深如大海。自始至终,他都从未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不管是扑朔迷离的军旅生涯,还是他惨遭批斗的痛苦遭遇,抑或丧失记忆的不堪经历,都流露出一种难以弥合的伤痛和悲苦。人的伟大与渺小、力量与不幸、记忆与遗忘,如此种种, 让人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望和绝望。时势造英雄,这是命运的鬼魅。英雄的梦醒了,比凡人更失落。上校的命运是大悲, 他的悲剧叠加着所有相关人的悲。有爷爷要面子的悲哀; 有林阿姨误解的悲痛; 更有时代压赋在他身上的悲怆。所有造成这悲剧的人, 除了小瞎子, 你很难去说那些人都是坏人。所以, 看到他(她) 被同样的伤痛反噬,更觉得这悲剧在不断加码。

这个故事又是积极的。爷爷以死来向全村人认错;“我”的太太年幼被侵犯,依然在满是男人的包工头中闯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上校肚皮上被女鬼佬刺的字也被改成了一幅画;而满嘴谎言的小瞎子被废了双腿后依然积极面对生活;一开始,“我”对小瞎子恨之入骨,多年后,“我”一次次回到故乡,对小瞎子的恨慢慢释怀,最终原谅了他。小说的最后,所有人的心都在时间的长河里释怀并重建,生生不息。过往的云烟仿佛变得没那么重要。正所谓: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绕饶过自己的智慧。

这本书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时应该有的勇气和坦然面对的决心。上校的前半生起起落落,后半生一直落落落。真就验证了罗曼罗兰的那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人一生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无法避免,而人生不是书籍,在很多情况下现实比书本更残酷,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坦然接受的勇气 ,向死而生的毅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杨嘉仪发布于:2024-03-18 22:32:55

《罗生门》 (日)芥川龙之介  时代文艺出版社

杨嘉仪 20231130019

我推荐的书是《罗生门》。这本书主要讲了,当时京都的时局非常糟糕,地震、火灾、饥荒等等灾难,罗生门也就没有人修缮,里面的佛像佛具都被打碎了。那些无主的死尸就被人扔到罗生门里。一到日落,罗生门显得格外阴森。一天傍晚,一个家将在罗生门下躲雨。他看见一个老妇人正从女尸头上拔头发,冲上去怒斥,老妇人却说她只想用这些头发做发套卖钱谋生,且道出女尸生前种种不堪行为。这时候,家将心里生出了一种新的勇气, 抢了老妇人的衣服,踢倒了她,消失在罗生门的夜色里面。

 皮尔蓬·摩根在他的一篇短文中分析道:每个人在做一件的时候,往往都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冠冕堂皇的;一个是真实的。人们会想到那个真实的理由,这不需要提醒。而我们每个人心中却大多是理想主义者,喜欢那些听起来很高尚的动机。短篇小说《罗生门》引出了人释放恶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给释放自己的恶找到合适的理由,以此说服自己。那么恶是否本身就存在人们心中?原来我们一直压抑的不是善而是恶。只要找到高尚动机,自我说服,那么恶就被释放出来。而善压抑着恶。善是外部带来的,覆盖在恶的表面,放出心中的恶,其实并不容易。但是《罗生门》用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三个人的关系,将恶成功释放出来。

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周围人都是这样的,大家都站在同一边,做相同的事,于是离谱的让人们产生错觉,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形成恶性循环。人们没有进行自我判断与思考,而是去附和周围人的行为,人们释放了原本被压抑的恶,并且不会谴责自己,自我原谅,最终人们把恶延续并传播给更多人,社会也就不存在善与恶了,只有恶与更恶。

如果反过来,死掉的女人生前是个大善人,她宁可饿死,也没有做恶事。是不是老妇人就不会拔她的头发了,家将也不会触发心中的恶,最终也不会强盗了呢? 按照小说的角度,应该是有可能的。

 宗圣曾子有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们一起创造善的氛围,恶就不会被轻易被释放,不会拉低众人的道德底线。善与品德兼备,两者互为衬托,社会欣欣向荣。所以我们应该营造善的氛围,为善去恶。

现实生活中,奉献善心的大有人在,结果褒贬不一,被人赞颂,或被人误解。杂七杂八的东西会冲击人们的心灵,但无论如何人们传递的还是正能量,扬善惩恶。这也许就是善的最高境界——遍洒善心,不求回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韦思同发布于:2024-03-27 16:25:39

《刀锋》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人民文学出版社  韦思同 20231124034

 

在《迦陀奥义书》中有一段话:“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刚涉足大学之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未来的道路和不确定性,皆指数般增长,此时的我,急需智者向我揭示人生之道,经过三思后我选择了毛姆先生的作品,并在三部曲中,选择了我认为最适合我们的一部有纪实性的小说,描写了一战过后,不同人们、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光景,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刀锋》。

人生的选择,酒池肉林或是步月登云?追寻人生之道,不过是选择心甘情愿的生活方式。《刀锋》中描写了芸芸众生相,其中毛姆挑选了有代表有特色的人们。艾略特,一生享受社交,攀登权贵,享受上流荣华富贵之辈;伊莎贝尔,喜好荣华富贵的大家闺秀;拉里,在战争中受打击,不断在人生中寻找真谛的流浪者......小说描写了形形色色人的理想、性格与成长,他们有的一生穷尽荣华、有的扎根艺术、有的甘愿平凡、有的自甘堕落。毛姆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群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们,在人生洪流中摸索属于自己位置的过程。毛姆在书中几乎不做议论,仅仅展示,却能让读者自我反思,自己的理想追求为何?

人生而为刃,磨砺为刀。在理想现实之下的深处,毛姆为我们揭露出为人处世之道。书中又分为两种人,性格孤僻,视金钱如粪土,追寻人生目标的拉里,生来就是一把刀,尖锐的性格不断使身边好友中伤;艾略特,虽贪慕虚荣却关怀备至心系好友;貌美如花,体贴入微的伊莎贝尔,却为了一己私欲将好友引入地狱。它们矛盾的性格,就像刀刃的两面,组成的了一把锋利的刀。尽不露其锋芒,却又在不经意间中伤他人。

“我本以为最为明智的,是在身体的欲求和精神的需求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刀锋》就是轻而易举的,让我们拿起书的那一刻就不由得思考,它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指引你心之所向的、平衡理想与生存的、让你翻越刀锋的宝藏之书。每当郁郁不得志,彷徨四顾的时候,翻开它吧,你很难想象,书中那些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人,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此刻正静静的等待着你。

少看一些天方夜谭的书吧,毛姆先生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更加实用的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杨段铮发布于:2024-04-10 00:10:29
好书推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巴西】保罗•柯艾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杨段铮20211110727 小说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在撒冷之王的点拨下,他选择卖掉羊群,去寻找宝藏,完成自己的天命。圣地亚哥历尽千辛万苦从西班牙跨海来到非洲,穿越了“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到达了金字塔前,寻找到了宝藏。 从古至今,类似的情节似乎层出不穷,无非就是历尽千辛万苦终圆梦想。这样想来,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早已达到了这一情节的巅峰。那这本小说是如何从无数相似的情节中脱颖而出,获得无数读者的青睐呢?在我看来,是因为它具有特别的精神内核和看似平淡却发人深省的文字。 小说篇幅不长,却字字振聋发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的开头,圣地亚哥在继续当牧羊人和卖掉羊群前往非洲的两个抉择中徘徊不定时,老人的忠告——“人们很早就学会了生活的道理,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早早地就放弃了它们。世界就是如此。”这是对圣地亚哥的忠告,但我想,也是对我的暗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在怀疑自己,会不会因为人们口中的经验之谈选择那条“安稳”的路,不过这样的想法刚刚冒出,我的内心就已做出了回答——不会。我不确定以后的我会不会发生改变,做出一些屈服让生活变得轻松一些,但现在,固执的我会说,我很难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我还是会尝试放弃羊群,翻越那片撒哈拉沙漠。毕竟,如果我从未放弃羊群,那我就永远只能是牧羊人。 人的痛苦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回忆往昔和憧憬末来,对过去的事情抱有后悔、遗憾,对于未来的未知的事情又感到迷茫、害怕,却忽视了当下。但是,人生就像那片无法回头的撒哈拉沙漠,活在当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把当下的每一刻过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汤宇宇发布于:2024-04-11 15:29:36
《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 汤宇宇 20211110704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题目所吸引,杀死一只知更鸟,我一直在文章里找答案。 这本书的背景是美国大萧条时期,这里充满了对黑人的歧视。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梅科姆的小镇,主人公斯库特从开始的遇事争吵哭泣,到后面可以稳定情绪,独立思考,设身处地,以及哥哥杰姆的表现,可以看出身为父亲的阿迪克斯对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教育来说,教养是首要的,教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气质。阿迪克斯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斯库特和杰姆。他还用自己告诉孩子们要具备勇气,当阿迪克斯决定为黑人汤姆辩护时,在当时的背景下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但他还是选择做。这件事从一开始就知道是会失败的,阿迪克斯说虽然这是社会现实,但是不能因为以前是失败的,我们就不去争取胜利的理由,在我能和别人过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过得去。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整部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文笔像这座梅岗小镇一样,充满着一种慵懒温和的味道,最后一部分的描写尤其打动我,当斯科特把布•拉德利送回了他家里,站在他家门口,以他的视角再观察这座小镇,“夏天,他看到他的孩子们忧心忡忡,又是秋天,啊,布喜欢的孩子们需要布的帮助。”那一刻,她真正理解了原本以为是“怪物”的拉德利。无辜善良的知更鸟们,正需要他人的理解,也需要社会的包容,而不是被那些有形或隐形的偏见所射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徐震宇发布于:2024-04-17 16:32:47

徐震宇 20211260005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出版于1948年,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太宰治。在这部作品中,太宰治以第一人称叙述,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挣扎与迷茫。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身份复杂、性格矛盾的年轻作家太宰治,在人际关系、爱情和生活中屡屡碰壁,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作品以其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引人深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宰治在小说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自我认知和存在意义的追问。作品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还触及了人类对于生命、死亡和孤独的思考。《人间失格》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风格,成为了许多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它引发了无数人对生命、存在和意义的深刻思考,被誉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灵之作。无论是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心灵探索和人性分析感兴趣的读者,《人间失格》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它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更在于其对人类心灵的深刻触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