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每当夜幕降临,街边的大排档便开始热闹起来。在一众摊位中,生腌似乎是最清爽的存在。很多爱吃海鲜的人追求海产品的原汁原味,生腌看似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什么是生腌?生腌水产背后,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生腌有魅力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10136-2015),生腌是指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即以活的泥螺、贝类、淡水蟹和新鲜或冷冻的海蟹、鱼籽等动物性水产品为原料,采用盐渍或糟、醉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品。
从鲜嫩的虾蟹到肥美的贝类,这些都是制作生腌的原料。生腌美味与否,关键要看酱汁,每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酱油、白酒、小米辣、蒜末、香菜等,可将虾蟹本身的鲜甜味道带出来。还有人加入柠檬、青柠或话梅、乌梅,增加一些酸味儿。冷藏腌制几小时后,生腌便可上桌了。短暂的腌渍保留了食材果冻般的弹牙口感,冰凉、酸辣更是成就了夏天专属的“舌尖刺激”。
背后藏风险
“舌尖”尽兴之余,生腌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吃生腌有风险吗?怎样才能趋利避害呢?
点赞 (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