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余秋雨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散文集,共有“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等三十余个章节,主要记述了他在海内外多年讲学和考察的见闻与感悟。也表现了他借山水自然风光寻求文化灵魂与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历史命运与中国文人性格的追求。
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能感受到它的苦涩与艰辛。文化苦旅中的“苦”,其并非体现的余秋雨先生本身旅程的苦,而是一种从古至今,从文人到文物,再到文化所经受的“苦” 。“苦”之于余秋雨先生而言,并不在于身体,而是思想和心灵。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朴实,余秋雨先生写的是风景,但绝不局限于风景,无数的风景描写的背后. 是对文人们的深沉思索,是对中华文化的思考。他以长远而深沉的眼光,去思索山水背后的人文情怀;他以笔下的文字,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他以自身深刻的思考,引导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初读余秋雨先生的书,我感受到了他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感受到了他对中华文化深沉的热爱。余秋雨先生的思考是深沉的,也是炽热的,却又在深沉与炽热中夹杂了点微末的“苦”,那是中国文人所经受的“苦”。
“……同时又逼迫我以最虔诚的形貌投入这个仪式,剥除斯文,剥除参观式的休闲……”,这是作者在一个暴雨天与裴明海先生共游了天一阁的感想。初读时,我瞧着这篇文章更像是作者对天一阁的抱怨,但仔细品读才发现这又是作者于历史文化中向我们透露出了他的审美心理。我没有专门学过美学,或许无法真的体会到这种美好,但余先生通过他的文字向我展示了原来历史也可如此优美,散文随柔和却也可以在字里行间点醒迷失在车水马龙、纸醉金迷世界里的人们。也让我对于从前毫无人知的文化审美有了一二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余秋雨在追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足迹后写下这些文字的初衷吧。
读完《文化苦旅》,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足迹,我也于字里行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陶醉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可字里行间那细微的苦涩,也浸润了我的心头。
我走这一场苦旅,寻觅的是中华文化的历史,丰富的是人生的阅历,留存的是苦涩后的余香。文化苦旅,亦是人生之旅,读之、品之,悟生命之奥义,领文化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