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据史书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威猛与神秘为端午节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纪念屈原的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忠诚与忧国忧民之情深深打动了后世。因遭受排挤,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于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此外,端午节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多种起源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缅怀爱国忠臣——屈原。楚国人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经过数千年传承发展,现在的粽子大多用箬叶包裏,加入糯米、黄米制成,不同地区的做法还有不同,比如北方多为分口味的甜粽、南方多为分材料的肉粽等。“粽”同音“中”在中高考前,家长们也会给孩子们吃几个粽子,讨个“高中”的*。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在一起的细索。又叫“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绘”、“朱索”,民间还有称作“花花绳”的。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端午节当天,天地纯阳,正气极盛,佩戴五彩绳能退避阴邪,保佑安康!传到后世,五彩绳发展成了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了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端午节的诗词佳作众多,以下选取几首进行鉴赏:
《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同时暗含了对时世的讽刺。
《乙卯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这首诗描写了山村端午佳节的盛况,展现了包粽、插艾等习俗,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浣溪沙·端午》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首词描绘了妇女们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展现了端午节特有的风情。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