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谭海琳发布于:2024-02-03 18:48:35
# 围城 读后感 ## 1. 作品简介 《围城》是一部由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7年。作品通过对上海滩上一位专心科学研究的精英知识分子——方鸿渐的情感经历进行描述,描绘了当时知识分子背景下的思想境遇和人生抉择。小说以幽默深刻的讽刺风格,写出了一个诡谲荒诞的社会世界,展现了一系列人物在围城之中的身份沉浮。 ## 2. 作者背景分析 钱钟书(1910-1998),字钟书,号颐如,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深造,先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主修西方文学。回国后曾先后担任北大、复旦大学的教授。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造诣均令人敬佩,作为一位文学家,钱钟书以其出色的创作和独特的文风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人。 ## 3. 主要人物塑造与性格分析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洛晓音、孔乙己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刻画,展现了各自不同的品格与价值追求。方鸿渐内心矛盾,既有优秀的才情,又为外部因素所围困;洛晓音则是一个敢爱敢恨,直爽豪放的女性形象;孔乙己是一个散尽家财最终自弃于酒色的落魄书生。这些形象在小说中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一个三位一体的主题。 ## 4. 情节走向及主题阐述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方鸿渐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徘徊,最终在围城中挣扎。作品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爱情、婚姻、事业的无力感和迷茫,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窒息。主题上,小说突显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对自我认知、生活困境、人生选择的认识与挣扎等。 ## 5.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围城》出版于战后的1947年,正值国家动荡时期,小说受到了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作品借助精致的文笔,巧妙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气及人性弱点,具有很强的历史现实意义,成为了中国现代社会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作。 ## 6. 读后感与思考 阅读完《围城》,令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小说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写照,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现实的反思。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和恢宏叙事,引人深思自身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使人不禁为知识分子在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所作出的艰难选择而感到深深唏嘘。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的人性弱点,对于生活中的选择和困境都有着强烈的共鸣。这种对于人性探索的权威性和深刻性,足以令读者折服。钱钟书巧妙地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使全书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读后感也更加深远。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