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短剧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井喷期。春节期间,微短剧异军突起,开启弯道超车模式,让不少观众直呼“上头”。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预估2024年将超过500亿。
如今,微短剧正逐渐摆脱加工粗糙、内容空洞等过渡期问题,无论是妆造还是编剧,都在向更高的水平进军。这种进步不仅提升了微短剧的艺术价值,也赢得了更多主流市场的关注。
网络短剧的走红,反映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特点和观众消费系惯的转变。在这个碎片化时间大行其道的时代,短剧以其时长短、内容紧凑、形式多样的特点,迎合了大众对于快速消费文化的需求。这种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通过紧凑的剧情和高密度的信息传递,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满足感。
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吃饭坐地铁时就能看上几集,不用过多思考就能快速进入剧情,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碎片化的娱乐放松方式。愿意为此买单的人,并不指望能在这些“神王”“霸总”的故事里筛选到什么精品,不过是想在紧绷生活这不到两分钟的间隙里,寻求一份最直白的刺激。从用户心理的角度,年轻人喜欢碎片化、爽点密集、不用动脑子的电子榨菜。爆款短剧的三原则就是:画面刺激、剧情无脑、节奏爽快,但就是有市场,用户爱看 。强刺激的剧情、极 致的情绪体验,让人们能瞬时从平淡的日常和繁杂的工作中跳脱出来。这种“过瘾”其实便是短剧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情绪价值。
首先是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其次是制作粗糙突出的佳作不够多;最快速逐利倾向比较严后,微短剧的发展缺少正面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快速逐利倾向比较严重。这类微短剧不追求内容的逻辑性和现实性,剧本只求速成,内容浮夸俗套,拍摄不谈美感,人设画风相似,导致剧情缺乏深度和内涵,非但无法为人们提供“信息营养”和“情绪价值”,还会成为精神上的“慢性D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众的道德观、价值观、处世观造成扭曲。
一、广电总局应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比如,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章立制,以制度促规范,以机制固长效。再比如,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对违规者依法“拉黑”,增强震慑效果。
二、网络微短剧制作者要踩准节奏、守住底线,不能目光短浅,不能追求恶趣味,更不能打法律擦边球,陷在粗劣“爽剧”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三、网络视听平台也要切实担好主体责任。比如,对发现的违规网络微短剧及时上报,汇总纳入“黑名单”,并向全行业通报,督导全网平台及时下架等。